首页 > 语文 > 经验 >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等奖,老师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演示实验1在弹簧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等奖,老师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演示实验1在弹簧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04 10:34:33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老师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演示实验1在弹簧

由乙图可知,乙图的弹簧比甲图的弹簧缩短了,说明金属块受到了向上托的力,即金属块受到了浮力; 丙图弹簧指针又恢复到位置O,说明金属块受到了浮力等于排开水所受的重力.故答案为:(2)缩短;(2)浮力;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所受的重力.

老师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演示实验1在弹簧

2,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定律(Archimedes law)是物理学中力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Any object placed in a fluid displacesits weight;an immersed object displaces its volume.”)。其公式可记为F浮=G排=ρ液·g·V排液。

阿基米德原理

3,细细讲解一下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数学表达式:F浮=G排=ρ涂·g·V排. 单位:F浮———牛顿,ρ涂——千克/米3,g%%——牛顿/千克,V排———米3. 浮力的有关因素:浮力只与ρ液,V排有关,与ρ物(G物),h深无关,与V物无直接关系. 适用范围:液体,气体. 三,推导阿基米德原理 根据浮力产生原因——上下表而的压力差: p=ρ液gh1,=ρ涂gh2=ρ液g(h1+l). F浮=F向上-F向下=pl2-l2=ρ液g[h1-(h1+l)]l2=ρ液·g·V排. ,说明 以往教学时,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直接给出F浮=ρ涂·g·V排,并着重强调ρ液,V排的含义, 这样学生会牢记公式F浮=ρ液·g·V排,而忽视F浮=G排,这样就偏离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根本内容,我在设计此教案时,刻意地把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先写成F浮=G排,再给出G排=ρ液·g·V排,从而完成F浮=G排=ρ液·g·V排,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实质,并掌握了重力的一种表达式G=ρ·g·V.

细细讲解一下阿基米德原理

4,同学们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上仔细观察了老师所做的演示实

(l)由分析知弹簧称A和弹簧秤B的示数变化都是由重物排出水的多少决定,只是弹簧秤A的示数随着排出水的增加而减小,弹簧秤B的示数随着排出水的增加而增大.而弹簧秤A 增加的和弹簧秤B减少的相等.故本题的答案为:减小,增大,=(2)实验中注意的事项应该从所用器材分析.故本题答案为:①弹簧秤使用前要调零;②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尽最避免玻管与塑料袋间有作用力;④玻管不能浸人塑料袋里的水中;⑤平台高度的调节只能越来越高,让物体浸入液体的部分越来越大;⑥溢水杯中加水时,使水面略超过溢水口处.滥出的水用玻璃杯承接.水断流后移走杯;正确均给分(3)对比图1、图2的两组实验可知:图2的实验中,把水变为红色是为了增加可见度;使用可调节的平台,可以形象观察到物体排出液体体积的增大;使用铁架台是为了固定弹簧秤方便老师讲解.故本题答案为:①溢水杯中加红色水,增加可见度;②能同时显示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③两节平台F的高度.可观察到物体受到的浮力随排开液休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④弹簧上端有铁架台固定,弹簧秤示数更稳定;⑤薄塑料袋不计质量,弹簧秤B的示数直接反映物休所受的浮力大小⑥上课时不用老师拎着弹簧秤读数.便于老师的讲解.正确均给分

5,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流体静力学的重要内容。浸在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流体作用的合力等于该物体排开的流体重力,方向垂直向上。这个合力称为浮力。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首先提出这一原理,并用它来确定王冠上的金银含量。
浸在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流体作用的合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的重力。这个合力称为浮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Archimedes),又称阿基米德原理[1],浮力原理。该定理是公元前200年以前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Archimedes, 287-212 BC)所发现的。浮力的大小可用下式计算:F浮=ρ液(气)gV排。 公式  数学表达式:F浮=G排=ρ液(气)·g·V排.   单位:F浮———牛顿,ρ液(气)——千克/米3,g%%——牛顿/千克,V排———米3.   浮力的有关因素:浮力只与ρ液,V排有关,与ρ物(G物),深度无关,与V物无直接关系. 适用范围  范围:液体,气体.   根据浮力产生原因——上表下表而的压力差:   p=ρ液gh1,=ρ液(气)gh2=ρ液g(h1+l).   F浮=F向上-F向下=pl2-l2=ρ液g[h1-(h1+l)]l2=ρ液·g·V排.

6,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浸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浮力的计算公式 F浮=G排=ρ液gV排 3.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 1.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 阿基米德原理阐明了浮力的三要素:浮力作用于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上,其方向竖直向上,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浸在”包括物体全部没入液体里,也包括物体一部分体积浸在液体里.“浸没”指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排开液体的体积”即V排与物体的体积在数值上不一定相等.当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大,浮力的大小也与深度无关.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时,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无关. 2.液体中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处于漂浮、悬浮、受力静止、沉在底部静止及在液体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等状态,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液体中物体的平衡条件是:物体受到的各个外力的合力为零.如果物体只受重力G和浮力F浮的作用,当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就平衡,如漂浮和悬浮等.如果物体还受到绳子的拉力或底部的支持力等,那么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所受向上的力之和一定等于向下的力之和. 典型例题 例1.将一边长为50cm的正方体铁块放入水池中,铁块静止后受到的浮力多大?(g=10N/kg) 铁块放入水中会下沉到池底,利用浮力公式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放入液体中的物体静止后有三种可能的状态:漂浮、悬浮、沉底;漂浮和悬浮物体受重力和浮力两个力作用;沉底物受重力、浮力和支持力三个力作用. 已知:ρ=1.0×103kg/m3,L=50cm,g09.8N/kg,求:F浮. 解:F=ρgV =ρgL3 =1.0×103kg/m3×10N/kg×(0.5m)3 =1.25×103N 例2.一合金块在空气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为2.94N,全部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96N,则合金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它的体积是多大?合金块的密度是多大? 解析:利用称重法求浮力可得:F浮=G-F,而F浮=ρ水gV排,因为物体浸没在水中,因此V物=V排.合金块的密度ρ合= . 解:F浮=G-F=2.94N-1.96N=0.98N 而F浮=ρ液gV排, 又物体中浸没在水中,故 故V物=V浮= =0.98×1×10-4kg/m3ρ合= =3×103kg/m3 可见利用称重法求浮力,不仅可求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而且,如果已知液体的密度可求物体的密度,或者已知物体的密度还可求液体的密度.
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F浮=G排=ρ液·g·V排。

7,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阿基米德原理》,下面从四个方面谈对这节课的设计。一、对本节教材的理解这节课是“浮力”这一章的核心内容,又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阿基米德原理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浮力规律,所以这节课又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各种能力的好素材。所以,确定这节课的目标如下: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分析,体验探究过程,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猜想——设计——验证——结论”。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 选择的教法1、 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2、 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三、学法的指导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1、 学生的活动空间。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2、 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3、 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四、 教学设计1 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一块小石头浸在水中,如何测浮力?从而复习弹簧秤法测浮力。接着出现画面,一块大石头浸在水中,怎样测浮力?由于学生知识有限,激起认知冲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出问题,进入课题。2、猜想利用课件演示石块浸入水中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水上升,同时弹簧秤示数减小,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浮力?培养学生直觉猜想能力。3、设计这个实验难度较大,涉及的器材多,步骤繁琐,学生思维负担重。所以,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重中之重。根据猜想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讨论下列几个问题:(1)、浮力大小如何测?(2)、为什么要收集溢出的水?怎样使收集的水恰为排开的水?从而明确溢水杯的作用。(3)、没有溢水杯怎么办?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锻炼学生用身边物品做实验。(4)、用什么样的容器接水?如何测水重?是否可以用塑料袋代替小桶?从而降低实验难度,减轻思维负担。通过讨论,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第一,设计、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发展思维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第三、学习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4、实验、评估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使学生学习交流、合作。提高人文素质。5、深化理解有两项内容,一是纠正前科学概念,例如:物体浸入水中越深,浮力是否越大?二是深化认识,漂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吗?体现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从而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这两项内容都可以通过实验解决。6、总结 主要是总结知识、能力、态度,尤其是使物理方法显性化。本节课的设计主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阿基米德原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重视学习过程、物理方法的学习和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全体学生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科学精神。
文章TAG: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等奖老师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演示实验1在弹簧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