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经验 >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1-17 10:25:59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是这样的吗?
请采纳稍后发至邮箱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2,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摸求教学设计

解答: 1、找到百度文库 2、输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摸求教学设计 3、点击搜索 4、找到你喜欢的文档 5、点击下载 6、保存 7、ok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摸求教学设计

3,小学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⑴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认识数位、数级。⑵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并通过合作交流掌握读数的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⑶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⑷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案怎么写

4,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一亿有多大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活动重点、难点: 1、理解一亿的意义、建立数感. 2、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教具、学具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100粒大米. 2.教师准备:练习本,秒表五个,天平三台,电子称一台、卷尺一把. 一、活动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板书课题:一亿有多大. 2、在黑板上写出100000000和1亿.后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由1个亿组成的、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个十万组成的、由10000个万组成……由100000000个一组成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的知识引入一亿,回顾亿的组成.) 3、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算一算一亿到底有多大? 今天我们就来开展几项活动,在活动中让同学们感受一下“一亿有多大”.

5,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一亿有多大说课稿

《一亿有多大?》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中的最后一课,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二、 教学目标1、经过探究1亿有多大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2、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3、通过探究1亿有多大的活动,初步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三、 教学重、难点:经过探究1亿有多大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四、说教法

6,小学4年级笔算除法四舍五入教案设计

1.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请同学拿出直尺测量一下我们的教科书封面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学生测量后明确:20厘米多一些,接近21厘米。 教师明确:如果我们不需要非常准确的结果,我们可以认为教科书的封面长大约是20厘米或21厘米。 像这种用一些和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数来代替准确数的情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例如:今天早晨老师买早点,花去了2.3元,我们可以说今天早晨买早点,花去了2元左右,又比如:小明家距学校495米,我们有时可以说小明家距学校大约500米。在这里,我们就把“2元钱”、“500米”叫做2.3元和495米的近似数。(板书) 近似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同学回忆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过近似数?(学生自由回答) 引导学生回答:我们伟大祖国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教师:对,我们祖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占世界第三位。不但如此,我们的祖国还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共同进步、和睦生活的大家庭。哪位同学知道我国的人口约为多少亿?(十二亿) 教师:以上一些数据,都是一些近似数。那么,究竟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由具体实例引出近似数的概念,并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适当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讲授例9: 出示例9:(幻灯显示) 同学们浇树,浇了206棵松树,浇了284棵杨树,求这两个数近似数。 指名学生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教师:206的近似数是几百,想一想206的近似数是几百,206最接近哪一个整百数?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说明:因206与200相差6,而206与300相差94,所以206最接近200,也就是说,206的近似数是200。 板书:206≈200 3.讲授约等号及“四舍五入法”。 教师:这里的“≈”是约等号,206≈200读作206约等于200。 “想一想,284的近似数是几百?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284的近似数不是200,而是300,因为300是284最接近的整百数,也就是284的近似数是284≈300。(板书) 教师: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二百几十几的近似数有的是200,有的是300,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根据学生讨论情况,教师小结:二百几十几的数,十位上的数是0、1、2、3、4时,它们都比较接近于200,因此,求它们的近似数时,都是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去,并且把舍去的数位用“0”补足。如果二百几十几的数,十位上的数是5、6、7、8、9,它们比较接近于300,因此,求它们的近似数,是把这个数百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0,同时,向百位进一。因此,284年的近似数就是300,这种求近似值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板书)

7,小学数学优秀案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与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倍”的概念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并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1、教师的主观分析:对于初次接触“倍”的学生来说“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此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决》后的一个学习内容,而学习理解“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础就是乘法,为此应将乘法作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来展开教学,以旧引新,化难为简。 3、学生认知障碍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倍”这一新概念,在理解“倍”的时候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 综上所述,本节课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直观的方式构建新知,以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做的过程,体验“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自然地探究出并接受新的知识,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设置情境,复习旧知,引出新知。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一、在本节课中结合教材分析学生的认知现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展开教学,通过实践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小学数学中大部分学习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基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学学习的素材,使他们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感知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活动。通过摆小木棍的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了做的过程,学生对倍这个概念不仅认识了结果,而且借着直观教具,在做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倍,创造了倍,自然就理解了倍。还培养了学生操作、观察的能力。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数学,以旧引新。在教学时让学生结合情境图形以旧知乘法作为学习基础来学习,达到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简的效果。 4、让学生说,关注学生过程性经验的积累。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所摆图形描述倍的关系,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数学地思考,积累经验。培养了学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5、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教学倍的概念时不急于引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而是先进行概念的巩固,让学生在掌握了倍的概念后再去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新知识就会比较扎实。 6、巧设凝问。在本次教学中,故意让学生手中的小木棍不够用,让问题自然产生,让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兴趣,为探究新知解决问题而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7、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中,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引发思维碰撞,进而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新知得到不断更正与整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还须改进的一些地方。 1、在第3个环节中,由于只让学生针对一个相同的例子来说“倍”的关系,只要有一个学生说出来了,那么有些学生就不去思考了,这样的锻炼面是狭窄的。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后来的练习中便暴露出了这个问题。如果再上一次,那么我想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让每位学生根据身边“倍”的现象来说说“倍”的关系。 2、在摆一摆的活动中,由于有些学生对于正方形比较熟悉,所以不是很感兴趣,积极性不高。如果能让学生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因为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的空间思维得以发展。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倍”的概念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并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1、教师的主观分析:对于初次接触“倍”的学生来说“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此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决》后的一个学习内容,而学习理解“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础就是乘法,为此应将乘法作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来展开教学,以旧引新,化难为简。3、学生认知障碍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倍”这一新概念,在理解“倍”的时候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综上所述,本节课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直观的方式构建新知,以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做的过程,体验“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自然地探究出并接受新的知识,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设置情境,复习旧知,引出新知。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文章TAG:小学小学四四年年级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