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知识 >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20篇,有没有小班幼儿学习早晚的数学活动教案啊急求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20篇,有没有小班幼儿学习早晚的数学活动教案啊急求

来源:整理 时间:2025-07-22 15:55:58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1,有没有小班幼儿学习早晚的数学活动教案啊急求

小班学习活动:白天和黑夜活动目标:1、在看看、说说、玩玩中感受诗歌的内容,区分白天和黑夜。2、引发幼儿具有初步的观察太阳、月亮变化的兴趣。材料准备:1、太阳、月亮道具2、多媒体课件:《白天和黑夜》3、猫和老鼠头饰活动过程:一、 师戴上头饰导入T:嗨!你们好,认识我吗?(太阳)T:瞧瞧我长的什么样子的?(圆圆的、红红的)师小结:原来,太阳是圆圆的、红红的,发出暖暖的光。二、感知理解1、出示第一段课件。T: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呢?幼: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也醒来了。(请幼儿回答,整合数数“有哪些朋友醒来了”)T:除了这些朋友醒来了,想想还有谁会醒来呢?(模仿醒来时的动作:揉眼睛、伸懒腰、打哈欠)T:这么多小动物们都醒来了,我们带它们一起去晒晒太阳吧!(整合:《晒太阳》)师小结:哎呀!白天这么多朋友都醒来了,白天真热闹!2、继续课件第二段 T:哦,天黑了!小动物们都想回家了。瞧瞧谁出来了?(月亮)T:月亮是什么样的?(圆圆的、黄黄的、柔柔的光)T:月亮出来了,谁在睡觉啊?幼:月亮出来了,小草睡觉了、小花睡觉了、小朋友也睡觉了。T:夜晚地感觉怎么样呀?(夜晚静悄悄)T:如果让你一个人睡小房间,你敢睡吗?(渗透情感教育:不怕黑,做个勇敢的孩子)3、完整感知诗歌让孩子跟着老师边看课件边念诗歌三、“小猫抓老鼠”游戏分别扮演“小猫”和“老鼠”,看到“太阳”和“月亮”,分别做白天睡觉和晚上偷吃东西,小猫抓老鼠的游戏,小猫抓到老鼠,交换头饰,游戏重新开始。四、延伸活动:1、将诗歌以图加文的方式投放在区角中。2、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创编诗歌。
在哪?

有没有小班幼儿学习早晚的数学活动教案啊急求

2,小班数学教案认识0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和下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激起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2、在游戏中,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上、下位置,让幼儿知道上下的含义以及上下的相对性。材料准备:背景:平面房子图,猴、熊手偶,狗、猫头饰。活动过程:一、1、表演故事:《懒惰的猴子》,老师与保育员分别扮演小猴和小熊,用手偶给幼儿表演。听故事:懒惰的猴子 有一天,小猴和小熊玩完会屋休息,小猴抢先躺在了下铺。并说:“我累了,不想往上爬,你上去吧。”小熊便说:“这是我的铺,你上去。再说,我这么胖,怎么爬上去?”小猴还是不听,小熊把它扔了上去。2、提问:A、小猴玩累了,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B、小熊是怎么说的?小猴听了吗?C、小熊生气了,把小猴扔到哪里去了?(下铺)3、让幼儿能清楚地辨别和正确说出:上面、下面的方位词,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二、1、议论:A、你看见过自己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放在上面的吗?幼1:灯泡吊在房顶上。幼2:钟挂在墙上。.....B、放在下面的东西有吗?你知道为什么放下面吗?幼1:我的床是上下层的,我睡在下层。幼2:鞋子放在床下面,放在床上脏呀?2、老师小结:A、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上面有头、手等。B、以近处物体为方位的上下位置:自己的上面有天空、太阳等,下面有地、小草等。三、游戏活动:《小狗和小猫》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小猫的房子在上面,小狗的房子在下面。2、让幼儿别人扮演小狗和小猫,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3、看谁找到有快又好,表扬找对房子的幼儿,给最快的挂金牌。4、游戏进行二、三次,小结,游戏结束。四、活动延伸:带幼儿到草地上,利用草地上的滑梯、木屋等,让幼儿自由组合,继续做游戏。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0

3,小班数学教案燕子飞来了

活动目标  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知道春天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  能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有关小燕子的动作。  能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较为清楚的唱出歌词。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之前活动中对春天和燕子的初步认识  物质准备:小燕子的图片(头饰)、歌曲磁带、歌词配图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  教师: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什么动物白肚皮,黑衣裳,尾巴像把小剪刀,爱吃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他?  2、教师出示小燕子的图片  小朋友,你们说它是谁啊?春天到了,小燕子飞到了小(二)班来做客,它还想教小朋友们唱一首歌,小朋友们要不要跟小燕子学本领?播放音乐,请幼儿仔细听"大家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歌词里都出现了什么?播放完毕教师进行提问,幼儿边说教师变按照幼儿说的把歌词的配图按歌词的顺序粘贴在黑板上。遇到难点可再播放一次,帮助幼儿一起找出歌词演唱的内容。在幼儿说出歌词的同时可以让大家共同想想歌词可以配上怎样的动作。  3、学唱歌曲,并可适当的加上创编的动作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边唱边指示歌词相应的图片。  (2)幼儿跟着伴奏学唱2~3遍,用图谱来提示幼儿来记忆歌词。可以配上之前想好的动作,以便幼儿记忆,感受歌曲的优美。
活动目标 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知道春天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 能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有关小燕子的动作。 能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较为清楚的唱出歌词。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之前活动中对春天和燕子的初步认识 物质准备:小燕子的图片(头饰)、歌曲磁带、歌词配图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 教师: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什么动物白肚皮,黑衣裳,尾巴像把小剪刀,爱吃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他? 2、教师出示小燕子的图片 小朋友,你们说它是谁啊?春天到了,小燕子飞到了小(二)班来做客,它还想教小朋友们唱一首歌,小朋友们要不要跟小燕子学本领?播放音乐,请幼儿仔细听"大家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歌词里都出现了什么?播放完毕教师进行提问,幼儿边说教师变按照幼儿说的把歌词的配图按歌词的顺序粘贴在黑板上。遇到难点可再播放一次,帮助幼儿一起找出歌词演唱的内容。在幼儿说出歌词的同时可以让大家共同想想歌词可以配上怎样的动作。 3、学唱歌曲,并可适当的加上创编的动作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边唱边指示歌词相应的图片。 (2)幼儿跟着伴奏学唱2~3遍,用图谱来提示幼儿来记忆歌词。可以配上之前想好的动作,以便幼儿记忆,感受歌曲的优美。 4、幼儿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 (1)教师应用图谱轻声地带幼儿完整地表演歌曲,并提示之前一起创编的一些动作,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歌曲表演。 (2)请幼儿完整的演唱《小燕子》,可以带上肢体的一些动作,感受音乐的柔美。 5、结束部分 小燕子的歌很好听,小燕子的舞也可好看啦,我们一起来跳一个小燕子的舞蹈吧。(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边跳,并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它部位舞蹈)

小班数学教案燕子飞来了

4,小班数学教案帮小兔开门

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尝试根据形状及颜色的特征找相对应的图形。 2.初步感知图形(圆形、正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尝试拼合图形。3、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二、活动准备:1、用硬纸制成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图形周围涂上颜色(有红、黄、绿);小路示范图片一张。2、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若干。3、几何图形的房子。4、欢快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老师昨天接到小白兔的电话,它说:“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现在小白兔需要造一间新房子来过冬,昨天老师连夜帮小白兔造了一间新房子。2、出示几何图形的房子,认识房子各部分,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二)、引起幼儿“修路”的游戏兴趣。1、小白兔再次打电话给老师,并要求再次帮助 (嘟…)教师接电话,小白兔说:“谢谢你为我造了一间房子!刚才我想来跟你道谢时,家门口有很多泥坑,我不小心就摔倒了,老师你能不能再帮助我把这条路铺好呢?”2、教师引导幼儿在示范图上“修路”引导幼儿观察泥坑的形状、颜色:“这些泥坑都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请小朋友拿合适的石头补上。”启发幼儿想办法把两块半圆形的“石块”和两块长方形的“石块”嵌入“土坑”中。3、幼儿自己尝试在用硬纸板做成的小路上“修路”。4、教师检查。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大石头用完了,就用半块的石头合起来补上。”“小路修好了,我们把它铺在地上吧。”(三)、游戏:踩石头 小路现在变安全啦!我们现在沿着这条小路去小兔家做客吧!(音乐)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你现在踩到的是什么形状的坑?”教师也可向幼儿提要求:“请你踩一个正方形的坑。”(四)、延伸活动1、把示范图投放在数学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练习根据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配对活动,引导幼儿找出三角形转换方法。2、引导幼儿用彩色纸、皱纸等材料把这条小路装饰成一条五彩路。
【活动目标】  1、幼儿主动探索滚球、自抛自接、拍球、传球等玩球的方法和技能。  2、乐意参加体育活动,体验玩球的兴趣。  3、提高幼儿控制能力,锻炼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圈、皮球、体操垫、小椅子、球架、磁带、红黄绿大球若干  活动重难点:练习自抛自接球;按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情景:皮球厂生产了许多皮球,现在请小朋友帮助他们把皮球运到超市的球架上去,由于球总是乱滚,所以小朋友要想办法把球行走,放到对面的椅子上,看谁办法最多?   一、开始部分   导入游戏:教师边演示边对幼儿说:“大皮球真好玩,拍一拍,它就跳,滚一滚,到处跑,踢一踢,就前进。”(引发幼儿玩球的愿望)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探索玩球的方法。幼儿自由玩球鼓励幼儿想出多种玩球的方法,并让幼儿做示范(拍球、滚球、抛接球等)。  2、教师表演花样玩球,吸引幼儿组织幼儿练习玩球的方法。  3、《夺球游戏》:三分之二的幼儿有球,要有球的孩子保护好球,没球的孩子动脑筋把别人的球夺过来。  情景表演:《赶小猪》  隔壁王大爷家的养殖场的小猪跑出去了,他打电话给老师让咱小朋友去帮忙,我们要助人为乐,帮王大爷把小猪赶回家。这里有一群小猪(红黄绿若干大球),你喜欢什么颜色就参加哪个队,想各种办法把小猪赶回家。  (1)集体赶:分三路纵队进行滚球接力,哪队先完成为胜。  (2)个别赶:请幼儿探索多种玩法赶小猪。   三、结束部分  播放音乐做放松活动。(教师领幼儿做皮球韵律操)   多元价值分析:  1、通过玩各种游戏,启发幼儿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  2、通过游戏培养了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有助于幼儿的良好个性发展。  3、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游戏,使幼儿的肌肉不同层次的得到了发展,幼儿也体验到了玩球的乐趣。

5,幼儿园小班数学小兔小鸟都来了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的声音学会演唱《小兔小鸟都来了》,从中感受爱护鸟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  2、能积极参加即兴接唱活动,并自己创编歌词。  教学重点:用轻快圆润的声音演唱《小鸟,请到这里来》  教学难点:唱好切分节奏和连音线节奏;后半拍起节奏,顿音与保持音的准确唱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谱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新歌的音乐跟老师做动作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 用幻灯片出示一张绿色的春天图片  师:这样的绿色让你你想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个季节?  生:听音乐,答问  2、听赏与跟唱《滴哩滴哩》  师:是呀,绿色在春天,绿色在大森林里,你听一群可爱的小鸟正歌唱着绿色的家园,让我们也随小鸟一起歌唱绿色吧!  生:听赏与跟唱《滴哩滴哩》,老师在一旁引导律动,带学生进入情景。  3、激发环保意识和行为  师:绿色的家园很美,小鸟的生活自由自在,但是随着人类无限制的开发资源,绿色家园渐渐遭到破坏,树木不在青翠,花儿不在那么娇艳,小鸟不停地向追问“绿色家园在哪里?绿色在哪里?”小鸟伤心地飞走了,远离了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说些或者做些什么呢?  生:激发环保意识和行为  师:人类不断的觉悟反省自己的行为,拯救自己,终于在今天绿色家园重现在我们的面前。树木成林,百花齐放,让我们一起带着最真诚的心、最火热的情邀请小鸟归来吧!  三、学习新歌  1、念词,熟悉词  生:有感情地念完整首歌的词  2、听唱全曲,情感铺垫  师:你是带着什么情感朗读词的?  生:  师:就让我们用热情地节拍去邀请小鸟回家,为热情的歌声伴奏吧!。  生:听整首歌曲,老师引导用x o拍手的节奏感受歌曲节奏类型。  师:这首热情愉快的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你认为歌曲可分几部分?  3、听第一部分,情绪指导(热情、愉快)师:第一部分主要描述我们在呼唤小鸟。  4、用lv的字母跟唱  师:让我们也加入邀请小鸟回家的队伍中去,大家用lv哼唱旋律伴奏吧。  生:跟琴唱  5、听音乐填词  师:同学们带着你的热情去迎接小鸟吧!让我们再次感受那热情的歌声吧!  生:听第一部分试一试填词  3、跟唱音乐纠正  四、学习新歌第二部分  1、学唱01 45 | 6 6 | 34 5。| 01 45 | 6 6 | 35 2。||  师:小鸟在绿色的呼唤声中归来了,看见这翠绿的森林,如海的草地,小鸟陶醉了唱起了欢快活泼的歌。  (1)小鸟唱谱  出示01 45 | 6 6 | 34 5。| 01 45 | 6 6 | 35 2。||  老师唱一次,学生听;  (2)跟小鸟学唱  (3)猜猜小鸟这时想唱什么?  学生答问,老师引导唱出“尽情地唱吧小鸟,自由地飞吧小鸟”  (4)情感处理小鸟这时心情如何?  活泼跳跃地唱出这句词,学生再唱  学生分组唱这句词  2、 朗读第二部分词  师:热情的同学们此时你想对小鸟说些什么呢?(集体朗读二部分的词)  师:你认为这部分词在演唱时应该怎样处理情感?  3、 听唱二部分  :师:让我们带着热情轻轻唱起心中的歌吧!  4、 分析最后一句的唱法  师:唱最后一句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跟琴学唱最后一句  5、 跟琴唱  师:孩子们用你们甜美的歌声与小鸟一起飞翔吧!  学生唱二部分  6、 结合两部分一起唱  跟琴轻唱,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难点  五、完整唱全曲  师:同学们绿色的世界真美好,让我们一起来邀请我们的好朋友小鸟回家,用热情愉快地歌声把小鸟都请到这里来。  六、出示一段创编的词让学生唱  形式:老师领唱前句,学生唱后句  引导创编:众多学生唱前句,一名唱后句  七、总结  绿色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能保护好绿色,保护好共同的家,同学们你将会做些什么呢?  相信有了你们这样保家爱家的小卫士,地球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课后小结:  本课是第一节音乐课,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尤其是对保护动物和环境的设想很到位,对歌曲的理解比较透彻,综合演唱的效果来看。
不明白啊 = =!

6,幼儿园小班数学三只熊教案

下面的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已经帮你把版排好。  小班数学教案:三只熊的早餐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一只小盒子、6个苹果,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师: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小熊)是小熊一个人吗?还有谁?  2、师: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那妈妈呢?  3、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师: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准备好了三只碗。  2、师:哪知碗给爸爸?什么颜色的?哪只给妈妈?什么颜色的?宝宝呢?  三、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1、师: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师: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样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数字,这个是1号瓶……  3、师:几号瓶给熊爸爸吃?为什么?几号瓶给熊宝宝吃?为什么?几号瓶给熊妈妈?为什么?  4、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细”。  1、师:第二样早餐是什么?(玉米)刚刚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玉米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呢?为什么?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粗”、“细”。  ——人是讲胖的,玉米要讲粗(动作提示),慢慢的,就变……(动作收紧)细了。  师: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五、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  1、明确要求:第三样早餐是什么?(苹果)数数有几个?怎么分呢,他们是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宝宝吃得最最少,熊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儿操作。  3、活动评价。(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只小盒子、6个苹果,画有三只熊的底板、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找出熊爱吃的食物。 1.出示小熊:这是谁的家?它们家有几只熊,猜猜分别是谁? 2.小熊一家要吃早餐了,找找哪些东西是熊喜欢吃的。 二、分配食物,感知熊大小与数量 1.分配餐具并陈述理由 2 .分玉米和蜂蜜罐并陈述理由 3.操作游戏:分苹果并陈述理由 三、延伸活动:思考留下的疑问 1.找找剩下哪样东西没有分,猜猜熊爸爸会找哪个盒子里的鱼。 2.打开盖子引发思...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只小盒子、6个苹果,画有三只熊的底板、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找出熊爱吃的食物。 1.出示小熊:这是谁的家?它们家有几只熊,猜猜分别是谁? 2.小熊一家要吃早餐了,找找哪些东西是熊喜欢吃的。 二、分配食物,感知熊大小与数量 1.分配餐具并陈述理由 2 .分玉米和蜂蜜罐并陈述理由 3.操作游戏:分苹果并陈述理由 三、延伸活动:思考留下的疑问 1.找找剩下哪样东西没有分,猜猜熊爸爸会找哪个盒子里的鱼。 2.打开盖子引发思考 活动评价: 整个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中教学方法多样,运用了比较法、游戏法等。活动中孩子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知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幼儿思维活跃,大胆发言,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设计问题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活动,气氛活跃,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7,小班数学教案敲响小鼓

一、活动目标  创设儿歌“我的小鼓响咚咚”的游戏情景,通过欣赏理解儿歌内容,让幼儿体验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  引导孩子体验和表现出与教学情景相符合的情感。  三、活动预备  1.布置一个“娃娃角”,有一张小床,床上有被子和小枕头。  2.预备一只会眨眼的布娃娃。  3.录音机和录有娃娃的哭声的录音带。  4,将各种大小不同的鼓间隔地放成大半圆形。鼓棰放在鼓面上。  四、设计思路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幼儿园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鲜的,他们对于如何在集体中学习,生活,如何与他人相处,毫无经验。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孩子社会性情感更显得尤为重要。  儿歌“我的小鼓响咚咚”这一教材内容,就隐含着关心,不防碍别人的思想内涵。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语言学习不作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创设反映儿歌内容的情景,让孩子们在说鼓,哄小妹妹睡觉的游戏过程中体验,理解儿歌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从而引导幼儿表现出与儿歌内容相一致的情感。  这一设计力求体现发挥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使孩子们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最自然,最真挚的感情。  五、活动流程  情景感知——体验理解——内化迁移  (一)情景感知  1、幼儿做模拟动作进活动室。  内容是“玩具兵进行曲”孩子们听着欢快的旋律,做着吹喇叭,敲铜鼓等各种带有节奏的模拟动作,选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儿童的情感迅速聚焦,进入持续的情景,感知特色的情景。  (二)体验理解  1、体验我和小鼓玩得真开心。  (1)出示一只布娃娃,引导幼儿与娃娃打招呼。  (2)老师敲鼓。  说明:请幼儿讲讲敲几下,老师就根据幼儿讲的敲几下,表示小鼓真听话。  (3)个别幼儿敲鼓  说明:请三一四名幼儿讲带有节奏变化的鼓点声,个别幼儿在敲上打出不同节奏。  (4)幼儿欣赏儿歌第一段  (5)幼儿再自由玩鼓  (6)老师引导幼儿共同敲鼓  老师敲鼓,幼儿听着老师发出了指令敲鼓,可以带有节奏的变化。  (7)欣赏儿歌第一段或跟着念。  2.体验理解关心小妹妹的思想情感。  ①放娃娃的哭声,引导幼儿猜猜讲讲娃娃为什么会哭?  说明:可让幼儿先自由讲,最后引导幼儿讲出是小娃娃要睡觉了。  ②哄娃娃睡觉,师生共同唱“摇篮曲”。  ③师生共同把小娃娃送到小床上睡下。  说明:老师以自己轻轻地唱,轻轻地哄,轻轻地走,轻轻说话等言行和情绪来感染幼儿,使那种关爱他人的情绪得到扩散,从而理解小妹妹睡觉了,我们不能影响她的思想情感。  ④欣赏儿歌第二段。  (三)内化迁移  1.幼儿与小鼓说静静话。例:小鼓你别响了,小妹妹睡觉了等等。  说明:老师引导幼儿轻轻走,轻轻地用儿歌第二段的内容与小鼓说静静话,让小鼓别再响了,把对儿歌的理解化为具体的行动。  2.老师完整念儿歌,幼儿跟念。  3.幼儿轻轻走出活动室。  说明:小妹妹睡觉了,老师带领幼儿去操场上玩,幼儿模拟小猫走轻轻离开。  (四)延伸  “幼儿在午睡时,同伴可以引导幼儿用关心他人,不影响他人的正确行为来表现。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附教材:我的小鼓响咚咚  我的小鼓响咚咚,  我说话儿它都懂,  我说小鼓响三声,  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呀呀,这不行,  妹妹睡在小床中,  我说小鼓别响了,  小鼓说声懂懂懂。  小圆形  活动目标:  1、对圆形变化感兴趣。  2、乐意上下应接儿歌。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把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文章TAG:幼儿幼儿园小班数学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20篇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