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 > 经验 >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班教案,中班教案 该怎么办 讲述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班教案,中班教案 该怎么办 讲述活动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0-09 09:31:57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1,中班教案 该怎么办 讲述活动

幼儿园中班教案:冬天是什么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丰富词汇:厚厚的、美美地、好多好多. 2、在观察图片和教师的提问中,尝试说出小动物的话语,并用简短的句子描述动物过冬的方式. 3、感受散文的优美. 【活动准备】 1、小熊、大雁、绵羊和小蚂蚁的图片各一张. 2、冬天景色的图片一张. 3、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教师朗诵散文,幼儿倾听并感受散文的优美. 1、教师出示冬天的景色图片,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季节? 2、教师边演示图片边朗读散文. 二、鼓励幼儿回忆散文中小动物说的话. 1、散文中有哪些小动物? 2、小熊说了什么?(依次向幼儿提问:大雁、绵羊、小蚂蚁各自说了什么?) 3、他们为什么会对冬天有这样的感觉呢? 三、幼儿跟随教师共同阅读散文,发现散文中的叠词. 1、边看挂图边念散文.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吧!(教师在有小动物说话的地方用留白、等待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尝试念散文.) 2、理解并用动作表现“美美地、厚厚的”. 小熊美美地睡一觉是什么样子的?(幼儿用动作表示.) 绵羊穿上厚厚的毛大衣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用动作表现.) 3、引导幼儿发现语言中的反复性. 你们发现小动物说的话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吗?(幼儿发现“冬天呀,就是……”的句式,并描述小动物说的话.) 四、体验散文的优美. 你们觉得这篇散文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你们觉得这个冬天很冷吗?.(更多教案:屈老师教案)

中班教案 该怎么办 讲述活动

2,求幼儿园优秀中班教案 开课用 能适合农村孩子最好了急用谢

嗷。朵大爷,我来鸟。这个是我原来准备开课时找的,我觉得很好呀。 中班健康活动《哭哭脸和笑笑脸》 活动目标:1、了解人的五官及其功用,学习使人情绪愉快的方法。2、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好朋友带来快乐的美好情感。3、发展幼儿观察力和与人友好相处的能力。活动准备:1、电脑课件;哭脸笑脸图;画纸、彩笔。2、歌曲《粗心的小画家》、两段不同的音乐(喜洋洋、二泉映月)活动内容:1、放音乐《粗心的小画家》,教师谈话引出五官。丁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他每次画东西的时候总是很粗心。瞧,老师这儿还有丁丁的一幅画呢,他没画完就跑掉了,我们看看他都缺了什么?(幼儿与老师一边贴五官,一边说说它们的作用)2、五官贴完了,看,小朋友怎么了?(笑了)他在感谢小朋友呢,小朋友把他画的可漂亮了,他的名字叫笑笑脸。老师会变魔术,我在他的脸上动一动,看他变的怎样了?(不高兴了)我们叫他哭哭脸。你能告诉老师这两个脸代表什么样的心情吗?(引导幼儿说出快乐和难过)3、我们来看看什么时候会用哭哭脸,什么时候会用笑笑脸?(出示课件)老师请来这么多的好朋友,看看他们什么时候会高兴?什么时候会难过?4、老师今天还带来两段好听的音乐呢,请小朋友来听一听。(分别放音乐《喜洋洋》和《二泉映月》)你们听了音乐什么心情?用什么脸来表示?你们是喜欢哭哭脸还是喜欢笑笑脸?小朋友们都喜欢笑笑脸,笑笑脸最漂亮了,所以我们对待好朋友应该要用笑笑脸来面对。5、让小朋友相互观察朋友的笑脸,在纸上记录。结束活动。
幼儿园教案网去看看 www.yeyja.com

求幼儿园优秀中班教案 开课用 能适合农村孩子最好了急用谢

3,幼儿园中班漂亮的蛋壳教案

中班“漂亮的蛋壳”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了解鸡的生长过程的基础上,尝试用蛋壳装饰图案的活动。2、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1、鸡的生长过程图片及底版图2、蛋壳 胶水 画有太阳、伞、鱼、鸟的图片 抹布3、范例两幅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探索鸡的生长过程1、复习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师:今天呀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幼儿唱歌曲两遍)师:唱得真好听!师:蛋里开出的是谁呀?(小鸡)2、出示图片:师:老师呀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有关鸡的图片,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鸡蛋是怎么变成小鸡?小鸡又是怎么长大的?(边指图边讲述)(幼儿排图)师:为什么这一张排在这一张的后面呢?(哦,你是这样认为的)师:小结:鸡蛋在鸡妈妈的孵化下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小鸡才能破壳而出,它们长呀长,有的是公鸡,有的是母鸡,公鸡和母鸡相亲相爱,母鸡又会生出鸡蛋,鸡蛋又可以孵化,变成小鸡,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二、鸡蛋的营养价值师;你们知道吃鸡蛋有什么好处呀?幼:吃了鸡蛋可以健脑吃了鸡蛋可以保护肝脏提高我们的免疫能力吃了鸡蛋可以预防癌症吃了鸡蛋可以防止动脉硬化。师:小朋友知道吃了鸡蛋有这么大的好处,那你们知道蛋壳有什么用呀?老师也知道蛋壳不但可以放在花盆里使土变的松软,而且我们还可以用蛋壳做成工艺品呢!三、 引导幼儿分组合作用蛋壳装饰1、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幅漂亮的图画!师:这是用什么做的呀?(蛋壳)师:今天呀老师也要请小朋友用蛋壳来装饰图案,以前我们已经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过蛋壳装饰画了,今天你们能不能和小朋友一起来完成蛋壳装饰画呢?(能)师:四个小朋友一张桌子,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怎么装饰?2、讲解操作要求(1) 在操作的时候,先要在图案上抹上糨糊,然后在把鸡蛋壳按上去,按上去的时候要注意把有颜色的一面放在上面。(2) 在抹糨糊时弄到手上后要把它在抹布上擦掉后再粘蛋壳师:商量好了吗?商量好了就开始吧。3、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四、展示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漂亮的蛋壳”带领幼儿参观作品,可以让幼儿说说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装饰蛋壳。
教案是教案,老师要灵活运用。

幼儿园中班漂亮的蛋壳教案

4,中班第一学期吃饭前的常规教案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自己独立就餐的好习惯。2、让幼儿知道愉快就餐有益于身体健康。活动准备:餐具若干。活动过程:一、看幼儿读物,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教师: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的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吃饭)请你们看看这些小朋友进餐的时候有没有不对的地方呢?2、教师:贝贝是怎么样吃饭的呢?这样好不好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画面说一说。)小结:贝贝没有自己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还需要妈妈来喂,这样是不对的哦,小朋友应该要养成自己独立进餐的好习惯。3、教师:亮亮吃饭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这样做对吗?小结:亮亮吃饭的时候拿小勺和小碗的姿势不对,所以桌上总会洒出饭菜来。4、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红红是怎样吃饭的呢?她吃饭的时候对不对呢?小结:红红坐得很端正,会拿勺子和小碗。做得很好。5、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三位小朋友地,谁吃饭的习惯最好呢?谁做得最好,你们喜欢哪个小朋友呢?为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好的进餐习惯,并教育幼儿应该向红红学习,自己吃饭,并且能够坐得端正、吃得干净。)二、教幼儿学习正确的进餐方法,会使用勺子和小碗。1、教师:小朋友,你们在吃饭的时候是会和谁一样呢?你们自己有没有一个好的进餐习惯呢?2、教师:我们吃饭的时候应该要坐姿端正,左手扶碗,右手拿勺,一口饭,一口菜,细嚼慢咽,安安静静,不把饭菜洒在桌上、地上,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培养幼儿进餐的常规,能促进消化和吸收,保证供给幼儿充足的营养素;保证进食卫生,预防病从口入;养成文明的进餐习惯。  进餐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饭前洗手。  进餐前用肥皂泡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洗干净手。  洗净手后,不再干别的事,以免造成再次污染。  (2)吃饭时保持桌面、地面和衣服的清洁卫生。  吃饭时,不用手抓饭,不剩饭菜。  (3)学会正确使用餐具。  小班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勺子,中、大班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筷子。  (4)吃完饭后,能把碗、筷放在指定的地方,把椅子放入原位后离开餐桌。  (5)饭后用温水漱口,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嘴。  (6)中、大班幼儿可轮流担任餐前准备和餐后的整理工作,如饭前分碗、筷、小勺等。  二、饮水的常规  幼儿对水的需要量比成人大,在一日活动中应多次安排幼儿喝水,喝水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教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识别自己水杯的标识(在茶杯架的相应位置上粘贴上各种小动物、蔬菜、水果的图案,

5,幼儿园中班优秀教案 感官总动员

小班:感官总动员中国儿童教育网致力于提供给广大幼儿教师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每天将会整理当天由我们的老师团队提供的当天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感官总动员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眼、耳、口、鼻等器官,并能说出其名称。2、通过听听讲讲、敲敲打打、看看玩玩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探索各种感官的作用。 3、通过感知活动,发展幼儿感觉器官的功能,同时教育幼儿保护自己的感觉器官。 二、材料及环境创设 1.设五张桌子,分别放有:图书、卡片;酸、甜、苦、辣的食物;香水、醋、酒、饮料等;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和录音机、耳机、各类乐器;口、眼、鼻、耳等感觉器官的指偶。2. 让幼儿从家里带一面小镜子,教师也准备一些镜子,供忘记带镜子的小朋友使用。三、活动过程 1、感知操作 (1)幼儿照镜子,说出脸上的五官名称:“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一样有趣的东西,它是什么呀?”(镜子)请小朋友拿镜子照照我们的小脸,看看自己的脸上都有些什么?启发幼儿用镜子照照自己的五官,说出它们的名称,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便引导幼儿看看、摸摸或动动。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并说出脸上的五官名称。(用镜子看有什么时,应让幼儿照照说说,说说照照。幼儿如认识到五官以外的部位,如眉毛、脑门、鼻毛等应给予肯定,幼儿感知得越仔细,便会对认识自己越感兴趣。)(2)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教师:“眼睛、嘴巴、鼻子、耳朵的本领可大啦!老师先不告诉你们,让小朋友自己去找,我在桌上放了许多好玩的东西,每一组都是不一样的,你们到每组去玩一玩、找一找。等会儿说给大家听,看谁能把它们的本领给找出来。” (3)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看、尝、敲、听、 闻,问幼儿:“你在干什么?”(看书)“你用什么看书?” (眼睛)“你在干什么?”(吃苹果)“你用什么吃苹果?”(嘴巴) (4)听到铃声围坐在老师身边 2、理解讲述 (1)提问:“刚才,你玩了些什么?你最喜欢在哪里玩,为什么呢?”
一个跟着一个走。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了解一个跟着一个走的好处及方法。 2.在一个跟着一个走的时候不掉队、不推挤。 3.能积极参与游戏,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用小椅子拼成宽度为25厘米的独木桥两座。 2.大型积木门洞6个。 3.毛绒玩具和幼儿人数相等,大筐子一个。 4.情景表演:过独木桥(其中一个小朋友在推挤,一个小朋友掉队。) 小动物模仿操 主要目的:了解动物的叫生和生活习性。 指导要点:鼓励宝宝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不同的动物的特征。 注 意:动作不必拘泥一种,重在培养宝宝的丰富想象力和大胆用肢体表现能力。 队列训练 活动目标 1、尝试模仿小学生的队列与身体素质练习,有合作、竞争和守纪律的意识。 2、积极参与练习活动,磨练自身不畏困难、坚持到底的意志。

6,幼儿园中班公开课认识小动物教案怎么写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聪明的小动物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数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3、学习9以内数的点数,按数取物,分类计数。  二、活动准备:  1、大图画4幅,每幅画有房子4间。塑料几何图形片若干。   2、画有9只小兔的背景图1幅,分类计数表1张,磁性数字卡0——9,磁性黑板。   3、玩具保龄球2袋。   4、活动前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印章盖在手上。  三、活动过程:  1、“小动物”(幼儿)自己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装饰房子。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出示操作材料,介绍装饰房子的方法:房子上的数是几,就放上几个几何图形片。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把几何图形片摆成漂亮的图案。   (4)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3、数小兔。   (1)出示小兔的背景图。提问:这里一共有几只小兔?   (2)教师按小兔的特征进行提问并引导幼儿计数。如:穿兰色衣服的小兔有几只?既穿红衣服又穿红裤子的小兔有几只?等等。
一、授课题目:小动物怎样过冬? 二、授课学时:一学时 三、课型:中班科学课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过冬的方式,重点了解冬眠和换毛这两种过冬方式,并知道这两种过冬方式的代表性动物; 2、技能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的原因,并自主探索、讨论,根据动物生活的习性,以及过冬的不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操作和观察,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激发和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让幼儿探索动物的生活从中感受到极大的兴趣。 五、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①教学主要内容:本课首先由一个手指游戏作为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再由一个故事作为过渡,引出动物两种过冬的方式,重点了解动物冬眠的原因,再延伸内容,让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除了冬眠和换毛,还有迁徙和储存粮食等。 ②教学重、难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启蒙性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让幼儿了解过冬的不同方式,通过观察,激发他们的求知和探索欲望。难点就是让幼儿根据动物生活的习性以及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操作让幼儿实际的参与了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2、学生分析:中班幼儿的想象水平提高,可以在课堂讨论中回想,答出很多延伸的问题及自主想象。理解能力也增强,喜欢有游戏,有互动的课堂气氛,中班儿童有一定生活经验,可以理解成人的很多语言。 六、教学用具: 自制过冬、换毛过冬小动物的房子、ppt课件、多种小动物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通过带领小朋友做手指游戏《悄悄话》,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悄悄话 小鸟小鸟住在大树上 田鼠田鼠住在大树下 喇叭花喇叭花爬呀爬 喇叭花喇叭花变成小电话 喳喳喳,吱吱吱...... 小鸟和田鼠说着悄悄话...... 手指游戏结束后,教师紧接着询问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鸟田鼠在说什么悄悄话吗?那你们想知道小鸟和田鼠在说什么悄悄话吗?"紧接着教师讲小鸟和田鼠说的悄悄话故事,作为导入。 (二)、基本部分: 1、重点掌握冬眠和换毛的过冬方式: ①、下雪了,找动物宝宝出去玩儿,并且出示下雪天的ppt。 "哇,下雪啦!动物宝宝们,我们可以出去堆雪人啦!我们到小刺猬家叫小刺猬出来玩吧!" 教师做敲门动作。 "咚咚咚,请问小刺猬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刺猬睡觉的ppt,"嘘,别吵,小刺猬在睡觉呢,他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儿呢!" "哎,算了,小刺猬在睡觉呢,我们还是去小青蛙的家找小青蛙玩儿吧!" 教师敲小青蛙的门:"咚咚咚,请问小青蛙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青蛙的ppt:"谁啊,别吵,我在睡觉呢,我要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呢!"。 ②、教师抛出问题,请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哎呀,怎么回事啊?怎么都要睡觉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③、"哦,原来他们是在冬眠啊!那他们为什么要冬眠呢?"请孩子说一说。 ④、出示ppt,解释什么是冬眠。

7,中班有趣的光和影教案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2、能准确地记录人、太阳、影子之问的关系。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阳光充足的日子、户外场地、记录纸、自制的日晷、时(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 2、经验准备:知道太阳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体、光源、反射面三个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钟表与日晷对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问的工具等。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间的关系。 难点:引导幼儿对影子的变化进行猜想与验证。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前,教师在户外选定地点,放置一个大钟表和调置好的日晷。请幼儿猜测:假如上午9点,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儿?不同时问,太阳的位置会怎样变化?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2、验证9点影子的位置。 参加活动的幼儿每人负责画一个时问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记录时间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点开始,请一幼儿选定面向太阳的方向站立,便于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再请一名幼儿把他的影子画下来。引导幼儿观察人、太阳、影子的位置,特别是人与影子的连接点。 3、根据9点的影子,再次猜测。 “10点影子会出现在哪儿,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逐渐变大)引起幼儿对问题的思考,然后进行验证。 4、11点影子在哪儿。 同样方法猜测、验证。然后通过三次影子的记录,引导幼儿观察,太阳升得越来越高,影子越小,反之,与之相反。感知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所产生影子大小之间的关系。 5、12点的影子在哪儿。 做完11点影子的记录后,引导幼儿猜测12点的影子会在哪儿。(人的正背后)。 6、猜测下午的影子在哪儿。 记录12点影子的时候,请幼儿再次猜测推断下午的影子会有什么变化?(影子又由小逐渐变大,而且左右影子对称)然后逐一进行验证。 7、根据记录结果,幼儿自己总结规律。 记录完影子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结果,自己总结出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太阳越高,影子越小;太阳与人重叠时,影子最小。而且还发现了9点与15点的影子一样大、10点与14点的影子一样大、11点与13点的影子一样大,左右对称。 幼儿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一整天谈论的话题都是影子,总是提醒老师:“范老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中午午饭后,迫不及待地上楼画影子,午睡时,为了等待画影子,兴奋地睡不着。轮到每人记录时,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画坏.活动前,当教师提出“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里”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都说自己是正确的。正因为答案出现的分歧比较大,想实验的愿望就越强烈,都想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9点影子出现时,大家都惊讶了,“啊!原来影子在这呀!”在猜测10点影子时,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断出下一个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争议。12点时,看到影子最短,然后猜测,“以后影子是什么样?”有人说长,有人说短,王郡桐小朋友说:“1点时你不就知道了吗”。中午1点我请没睡的i名幼儿上楼画了影子。起床后,周岐伤心地哭了,“老师,为什么不叫我?”当大家看到1点的影子后,一下推断出以后每个时间段影子的位置了。 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每隔一小时,孩子们就画一次影子。记录全过程后,不用老师做任何讲解,孩子们自己就很清楚地得出了结论:上午9点影子最大,以后越来越小。中午12点,影子落在人正背后,影子最小。下午1点后影子逐渐变大。也就是说,随着太阳(光源)位置的变化,影子也在变化着,太阳越低,影子越大,反之则相反。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很清晰地表达了这一变化规律。[NextPage]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教师的观察很重要,只有教师敏锐的观察,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东西。做操时,教师观察到了一名幼儿玩手影,从而生成了主题活动;玩踩影子游戏时,观察到了每个幼儿发现的秘密,从而生成了多个探究点(大小影子、不同反射面的影子、两个物体变成一个影子等);从画影子中,观察到了幼儿对太阳、人、影子的模糊认识,从而引发了下一个活动——太阳、人、影子及日晷,使幼儿清楚地了解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后又发现了幼儿对影子大小的兴趣,从而又引发了在实验室探究影子变大变小的活动。总之,整个活动都是通过教师有效地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使活动一步步向前推进。 2、活动中的不足: 教师的提问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启发性,只是表面性的提问,例如,“9点的影子在哪儿?”“10点的影子在哪儿?”同时,每小节活动之后及活动的最后教师没有进行总结性的提升。主要内容: 1、“光和影”这个活动主要是教师从偶发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并通过踩影子活动把个人的兴趣点激发成全班幼儿的兴趣点。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一系列活动,如日晷、彩色影子等。 2、通过教师敏锐地观察,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决定了下一次活动的发展方向。活动的开始主要以幼儿的表现为依据,收集幼儿的信息如踩影子时,幼儿发现了重叠的影子、弯曲的影子等),然后逐一设计活动,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3、每次活动幼儿都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活动的最后,教师没有帮助幼儿提升认知水平,不能使幼儿从经验水平上升为概念水平。综合评析: 在人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人与太阳位置的变化,影子的大小、位置会有什么变化?画自己的“日晷”成为加深幼儿对此问题认识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当老师第一次让幼儿猜“一个人面向太阳站立,他的影子会出现在哪里”时,9个人出现了7种答案,而且幼儿都认为自己正确;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猜想与验证,幼儿逐渐地发现了太阳位置与影子大小、位置的关系。 从幼儿的表现来看,一整天谈论的话题就是影子;总是提醒教师快到时间了,该上楼顶画影子了;中午午饭后,迫不及待地上楼画影子;午睡时,为了等待画影子,也兴奋地睡不着;轮到每人记录时,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画坏;周岐因中午没有叫他上楼画影子,伤心地哭,看来幼儿确实喜欢这一活动。 在呈现个人反思与小组合作反思中,有一个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光和影”是一个系列活动(主题活动),反思是呈现对其中一个活动有效性的反思,还是对系列活动之间关系逻辑性的反思?由于,经常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因此无论是个人反思还是小组合作反思都显得有些杂乱。建议:对于这样的系列活动,可以沿着活动的有效性与活动问的逻辑性(系统性)两条线展开不同层面的反思,以帮助教师更清晰系列活动到底应该怎么搞。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文章TAG:幼儿幼儿园教学教学活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班教案该怎么办讲述活动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