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问答 > 心理咨询对话案例100篇,求一段心理咨询师和病人的搞笑对话

心理咨询对话案例100篇,求一段心理咨询师和病人的搞笑对话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0-31 15:30:09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1,求一段心理咨询师和病人的搞笑对话

患者(十分苦闷、抑郁):我有一段特失败的感情…… 我失恋了。 一想起她,我……我就忒伤心……咨询师:那就赶快忘记她呀!患者:是我不想忘记吗?是我根本忘不掉啊!……咨询师:要忘记一段感情,我倒是有办法!患者:那就快告诉我啊!咨询师:那得先看看你是哪种人?患者:我是哪种人?咨询师:是呀,我好对症下药嘛。你是勤快人呢,还是个懒人?患者:勤快人?懒人?这跟我……我的病有啥关系嘛。咨询师:相信我,我的治愈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言而有信,无效退款!患者迟迟疑疑交了就诊费。咨询师:你若是勤快呢,那就赶紧去找个新欢!你若是个懒鬼,就再拖一拖吧,时间是你最好的良药!……

求一段心理咨询师和病人的搞笑对话

2,谁能提供心理咨询的一些案例

是真爱还是移情 一天晚上.我止在咨询害值班, 恢男青年探头进来,我问他:“有事吗?”他伤了一F,只是说看看。从他犹豫不决的言谈举止,可以看出这是一种试探。我热情诚恳地列他说:“想看,可以进来看看。”他也笑丁下,虽然只是心39重负下淡淡的一笑,但我知道他、2会走进我的咨询室,因为我感到他已经接纳我了。 我仍在用眼神鼓励他勇敢—些,他稍微停顿了—会儿,终于走了进来,问我:“可以聊聊吗?”我肯定地回答:“当然可以,请坐下来谈吧。”并告诉他,我们心理咨询中心的任务就是尽我们所能,帮助每一个求助者摆脱心理的压JI和痛苦。于是他坐F来,向我讲述了他痛苫的经历和内心的苦恼。 他是一位研究生,是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两年后才考取的,现在正处在做毕业论文阶段,还钉几个月就要完成学业了。但是他目前十分烦燥不安,不要LA做论文,连看福、吃饭、睡觉等日常生活都受到很大影响,生活也变得绝望了。他就是在这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走进了我的咨询室。 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设计院工作,不久就认识厂一位女孩子。这位女孩子活泼漂亮,温柔可爱,两人很快就建立了感情并确立了关系。同事们都说他们是天生的—对,他们也陶醉在婚前的准备中,并选定F大萎的日子。可是在一次看病时,这位女孩子被确诊为晚期白血病,仅仅只过/—:个月,在他们商定的大喜日期到来的的几天,她撒手离开了人世。悲痛中的他接到了某高校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他怀着嫁痛的心情离开厂让他时时触景生情的伤心之地。 入校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巾、以驱赶心头悲切之情,付周围众多女族干部不再关汝。JTJ是就征半午前,他突然发现有 —位非常熟悉的身影在眼前出现,这是一位长柏、身材酷似过去 欠友的刚刚进校的女研究生,他那颗枯竭压抑了两年多的心又兴 奋起来,并不由自主地开始时时刻刻地暗中关注这位女学生的一 切.她的举止、她的身影、她的言语、她的微笑……用眼光追逐 她的行踪,以心理关怀她的行为。“她”又在他的心里复活了,他 重又感到生活中的乐趣。他常常想主动j5自识这位女同学,可又 害伯自己太唐突使对方难以接受.反而会留下不好的印象,心里 —直处于这种想表白可又不敢表白的矛盾之中。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时,他忽然发现这位女生身边常出现一位男学生、他们关系似乎不错,谈其风牛,非常融洽。他心里感到一碎阵痛苦,可仍然不敢主动去接近这位女生。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他发现这位女生和那位男生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似乎已向众人公开表明他们的恋爱关系。看到他心爱的女孩子即将属于他人,他开始感到恐慌、烦操、痛苦、绝望。 讲述完自己的痛苫后,他告诉我,他来这里并不是想得到我的同情和怜悯,而是想得到我的指点和帮助,即帮助他如何得到这个女孩子。看来,他无疑给我出了·道难题,要我帮助他得到这位并本认识他、且已经有了男朋友的女孩子,显然这个难题我无法帮助他解开。可是我能帮助他恢复理智和自信,纠正他心里底层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使他理性地面对生活,重树应有的自信和坚强。 从表面看起来,他已陷入了单相思。单想思的特征—般可分为两种:一种称为有感单恋,即被恋对象知道爱慕者在爱她、追求她,只是她本人并无此意臣回绝他的求爱; ·钟称为无感单恋,即对方对此并不知映,其幻想色彩较浓,这位研究生对那位女研生的恋情就是这种单相思。 单相思是人渴望情爱的一种常见呐心理反应.fR这种情爱并非建立在男女双方相恋的基础上,仪是1习M愿望的“自作多情”。单相思片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都倾注在对方身上.由于得不到对方的情感回报或者不知道对方足dj对自己有意,思想行为fF往不再受理性的支配只受制1:潜意识小的幻想,而这种幻想又往往与现实相混淆,造成认识失真,从而陷入长期的痛苦、访惶、苦闷祁忧虑之中。 一般说来,大多数单相思者随着日;N刘的推移都会从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情爱中解脱出来,经过“段时间的痛拌过程,多会以各种方式消除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恢复心理平衡和正常生活。但也有少数单相思考出于无法自我排除这种欲望,有时会采取不适当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从更深的层次[:看,该生的单相思实际上并不是括向这位女研究生,而是对原来那伎女朋友的移情,是把对原来女友的深切怀念之情转移到J一个与己并不相识,空谈木J:情感基础的他人身上,这种单相思的情感斋求显得更6u虚幻。 基于这种心理前提.我必须采取一种迂问的策略来对付他的要求。我对他说,请你游下心来、我们 起来分析—下你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我们再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回避F帮助他得到那位女学生的直接要求。 我间他:“你能否告诉我,仍;到底群众这个文学生什么呢?或者告诉我,你为什么喜欢她?” 他脱u答道:“我喜欢她的长相,库次她的声音,事欢她的一切。总之这次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失去她Fj” 我又问他:“你了解她的性格、她的爱好、她的情感吗?你f解她多少呢?” “我感到我了解她的一切。”停了尖儿,他又说;“我不需要去了解,我就是事欢她。” 从这些话涪中,我深深感觉到在他每一种想法的背后部有一定院意,它们车牢地存在于他的潜意识巾、支配着他的爱恋情感,这就是对原来女友的深深思念J他4\自觉地用女友的长相去衡量现实中的女孩子.真实的情况是,他所爱恋的并不是现实的这位女学生,而是他过去的女友。他是把对原来女友的爱寄托在了这位文学生身k,把她看做是原来女友的化身,他现在的痛苦仍然是失去女友的痛步的延伸。虽然他自己认为是用真诚的心理需要和亨观感受去对待那位ic学生,实际12他并石清楚自己心理期待的倾向性,在他的幻想中把现实的“她”扣过去的“她”重叠了。 我对他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你心底那层隐存的思想从暗处提到明处,这是你恢复理智与自信的关键。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的,我们必须正视现实、面对现实,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真实幸福。 我要求他沿着这样的思路去假设,即使他能得到这位女学生,但是“她”相她毕竟是刁;同的,他以原来女友所乐意接受的方式去爱这位女学生,这位女学生能永远愿意生活在一种影子下吗?我要他重新思索这一切,并坚持以正确的方式思维,尽快摆脱痛苫相忧伤,恢复自我。 我还教给他一些转移、升华等自我调节的方法,鼓励他重新认识自我,走出单相思一移情的心理阴影。 经过一个多月的咨询,他的情绪开始稳定正常,学习生活也逐步走上正轨。有一次我在路上遇见他.见他手里拿着一大扎打印稿,我问他“忙什么呢?”他说:“正忙着打印论文,准备参加答辩。”望着他自信的脸庞,我想;“他终于战胜f自我。” 大学城里的“梁山伯” —天晚上、 个英俊小伙拖着沉这呐脚步来到心理咨询中心、我友好地用呼他坐厂。他表情木呐,用颤抖的声音说:“老师,我很痛苫,请您帮帮我吧i” 我真诚地说:能告诉我你为啥事痛升吗Y” 他用迟疑的眼光看着我,苫笑着说:“能.但您别笑我。” 我蝴同情的日光泞视着他,沉默丁一会儿,我关切地说:“既然你来到中心,那么我们就是朋友,我怎么会笑你呢?” 在接厂束的几分钟交谈中,我比较委婉地向他介绍了咨询小心的人员组成、工作纪律相咨询服务范围。听了我的介绍,他好像减少了一些顾虑,回带羞涩地诉说/他的传伤。 “我是某校研究牛。三午前.我在 个设计院上班期间,有宰结交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女友。她性格外朗,事业心强,心地善良,人又长得漂亮。经过半年的交往,我俩互相倾诉了爱慕之情,并确定了恋爱关系。谁知.天仑个测风云.半年后她却被血癌夺去了生命,恋恋不舍地离我而去。” 说到这里,小伙子泣不成声,经我百般劝解方才平静下来。 接着,他又痛若的地说:“她死后,我痛不欲生,好僚生活在梦中,心情极度痛苦,情绪相当混乱。特别让我不能忍受的是,—。走进我俩曾共同工作过的设计室,她的音容笑貌就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弄得我常常望着她的设计台吃呆。单位里的同字也传言我中了她的邪,搞不好要得精神病。好心的领导、同事部多次劝我、可我不但不能忘掉她反而思念更甚,害得我儿乎不能t作。” 他接着说:“次年9月,我回母校读研,本想换换环境,调整一厂自己的情绪.以便能从她的Pd影小水出来,lf想不列,到校后,我—见到那些乐呵阿的女个、她的形象就又出现在我的眼前, —想到她就焦烦、头疼、失眠。两年来,我不敢去跳舞、不敢参bn集体活动,严定时连和女生同堂L课,心里都会烦燥不安,头发昏、心发慌、比虚汗,这时我开始相信她是个魔鬼。长期的情感折磨,使我孤独难忍、思念她义侣她。难言的痛客,使我几乎丧失f学习的信心,总扣心自己完不成学业。可是想到年迈的父母,又咬牙坚持下去,fU效率极低—现在义面临毕业。我论文写不7;去,经常失眠、头疼。虽多方·求医,们结论—样f没病。安定、谷维素等安眠健脑药吃F不少.效果县微,所以、我开始怀疑自己真的有精神病,心里非带涌苫,老师、我真的是有精神病吗?” 我肯定地说:“既然你做了全面检交。各项指标都很正常,这就说明你的确没有病,更7;会是精神病。这一点你应该相信。” 他说:“没病,我怎么会是这个样子,难道我真是中了她的邪、是她的灵魂在伤害我2” 我说:“不.听了你的诉说后,我认为N;的不良情绪反应是心理原因所致。从心理学上讲.你现在的症状属1:焦虑症。” 他问:什么叫焦虑姬?” 我解释说:“这是—种以焦虑反应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症。焦虑反应是人面临应急压力时的一种正常反应,在正常人身i:也常发生。但正常人是在面临现实的、明确可辨的威胁或危险情景时才产生紧张不安、担惊害怕等体验,实质上是人在应急时身心唤起状态的表现。如面临升学考试,突闻火灾、地震报警等场合时入的反应。而有焦虑症的人不仅在上述正常情况下会产生焦虑,在没有明确可辨的现实威胁时同样也会产生焦虑反应。焦虑反应又分为内心体验和与植物神经系统异常活动有关的身体症状两方面。心理体验主要是——种难以言说的紧张感,混合着担心若急、坐立不安、害怕惶恐这佯一些成分,好像灾难即将降临似的。躯体症状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症象和运动性不安。如心悸心慌、手足发抖、内分泌失调等。另外,患者大多有睡眠障碍,多表现为入睡困难和早醒或睡眠谅解。” 他问:“这种病能治吗?” 我说:“只要你有信心并与我配合、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接着,我给他介绍了焦虑症的成问及治愈于段。经商讨,同意和我配合,接受治疗, 77一,/J1冈援1m的羔思坡勺文丫侵g9的怂惧心期.我向他介绍了森团疗法和放松什法及基本原理,并向他解释了森田所倡导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道理,同时教他如何做放松训练。要求他白本周起。必须走出封闭的自我,学者带“病”参加集体活动,土动和男女同学交任,坚持做放松训练。两周后,他的不良情绪稍有好转,这增强了他瘫愈的信心。我给他安慰和鼓励,并希望他能坚持按要求做下去。 第二,我从改变他的不良队知入1;.帮他分析病出,使他情出:L1)他的—·系列不良情绪反应是心5B原因所致而非牛5g原因。他的抉虑是精神交互作用的结果tgIJh r他的精神活动趋了内向,平常习惯内省,对自26k体和精神方面的活动容易注意,对身体祁心理方面的不适、不快或异常过分撤感、过分关注。所以女友死后,他对失去心亡人的不良情绪体验4J内心深处压抑太久,既怀念她又想忘却她的矛盾冲突长期不能解决.使他陷入姥虑不安进而山现恶件循环。②他错误地把围焦虑反应研引起的—般件头痛看成是精神病。②愉快地生活、 r作、学习,是对已故女友的最好怀念。④女友既然死/.就不可能毛灵魂存人,单位向事的中邪之说是迷信说法,没有科学道理,假特有灵魂存在,爱他的女友九泉之下也不情愿他消沉到这竿地Ij,定会希望他过1:幸福的生活。 第二,鞭从改变他的行为入手,借助系统的脱敏疗法,教他如何进行系统脱敏练习,帮助他克服强迫件问忆和勺异件相处的恐惧。训练一段时间后、他的病情明显好转。 第四,征得他的同意,我借助催眠疗法农消除他的睡眠障碍。经过五次催眠治疗,他的睡眠障碍得到缓解,这使他对彻底治愈更有信心。 经过近三个月的咨询和治疗,该1:的焦虑症基本痊愈并顺利毕业。离校前,他到咨询小心向我告别,挎着我的f1深情地说:“老师,是您点燃丁我牛命的火处,我会水运记作您的。”我柏扣他的肩笑着说:“是你自己点燃厂扔;生命的火炉。要记住,你心中的太阳水运属于你。”

谁能提供心理咨询的一些案例

3,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通用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 篇1   近年来,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有所增加,儿童心理咨询也成为了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小学三年级男生小林,是个可爱的男生,他数学和英语成绩都能达到90多分,数学思维比较敏锐,英语成绩也能保持95以上的优异成绩。问题是,他的语文很糟糕,尤其是对写汉字有恐惧感。   他在学校表现:上课搞小动作,不听讲,不做课堂作业,出操时大家都做操,他就站在原地东张西望,或者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不做。午睡时,其他同学在休息,他就去打扰同学,或者涂画黑板,造成班级扣分。他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请家长到学校,最近还惊动了校长请来了他的父母。   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忙碌,较少在家,母亲也有一间店面需要打理,但是尽量抽时间监督他学习。   家里还有个弟弟,比较霸道,常对他大吼大叫。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他爸爸妈妈常斥责他,他父亲偶尔也打他。据观察,他的父亲是个脾气比较爆的人。他现在在家里写作业,常常是要做到11点多甚至12点,主要是语文作业花时间,写一个字休息30多秒,发呆或者说话。然后字体基本上是结构松散,笔画错乱。   案例分析   (一)从偏科和文字书写结构松散、笔画错乱等原因看,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原因   1、从生理原因看,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儿童的左右脑发育不均衡;左脑发育优于右脑,或者是两脑不能协同活动(不能对所接受的感觉信息进行合理加工)。因为左脑偏于对继时性信息的加工,而右脑偏于同时性信息的加工。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偏于右脑,数学学习偏于左脑。   2、从儿童心理的原因看,孩子也许不喜欢语文老师,或者孩子的心理受到过语文老师的伤害。致使孩子由不喜欢语文老师而导致讨厌语文课。   (二)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和不遵守学校规则的原因   1、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很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额叶(前额)比同龄孩子发育缓慢,还不能监控自己的行为。因为额叶是主控人的注意力的关键部位。也可能是前面说到的,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信息的统合出现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2、由于家长素质偏低,培养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孩子的养成教育不好,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孩子自卑和恐惧心理形成的原因   1、父母教育过于严厉,简单粗暴。   2、住宿学校的管理过于严格,孩子不在父母身边,或多或少要失去安全感。   3、同学对他的歧视:孩子经常挨打、受欺负,甚至是被人吐口水。在这样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下成长,孩子的初期社会化过程受到严重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孩子根本无法建立良好的自我意像。他肯定还有一些强迫行为,逐渐还有可能发展成强迫症。   孩子从六个月开始就有了朦胧的自我意识,就出现了镜像自我,如你对她笑他就开心的笑,你对他怒他就会哭。所以从六个月开始他们就在“别人是怎么看我的”心理镜像伴随下成长。别人的态度和语言评价就是他们自我评价的标准。进而逐渐形成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像或自我概念。   如果孩子所获得的多数是负面的态度和评价,就自然会渐渐失去自信和自尊。更容易出现“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和行为。学前和小学低年级阶段又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阶段。所以说儿童时期的社会化过程非常重要,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 篇2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安安,3岁,1岁之前发育基本正常,1岁半会叫“爸爸、 妈妈”,后语言无任何进展。现在甚至连爸、妈也不叫了,不与小朋友玩,喜欢将东西排成一行,喜欢看广告、天气预报等,喜欢在同一时间看同一个动画片,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听而不闻,叫他也不应……   儿童心理咨询一:案例分析   幼儿早期的语言发育落后和交往障碍极易被家长所忽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就好了,殊不知却耽误了治疗的关键期。孤独症儿童由于智力、语言、社会适应能力的受损程度不同,其表现亦有所差异,典型的儿童孤独症主要表现为社会行为缺陷、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感觉和运动的异常反应、认知和智力障碍等。   根据家长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安安一岁半以后连“爸爸妈妈”也不叫了,这说明他的语言发育是存在一定的障碍的;不喜欢与小朋友玩表现出他社会适应能力的不足;喜欢将东西排成一行,喜欢看广告、天气预报等,喜欢在同一时间看同一个动画片,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听而不闻,可以看出安安的兴趣范围比较狭窄、行为比较刻板;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听而不闻,叫他也不应也可以反应出安安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与社会行为障碍。根据以上的分析基本可以确定安安的症状正是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筛查儿童孤独症的ABC 量表确定安安是孤独症。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 篇3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   郭老师您好:我孩子今年3周岁,平时都是我自己带的,最近考虑到放暑假了就让孩子奶奶过来帮忙,但孩子不太愿意跟奶奶交流,应该怎么办?   案例分析 :   这位妈妈,首先感谢你对于我们的信任。我想, 孩子不大愿意和奶奶交流, 可能让你很苦恼吧?我们先来看看3岁的孩子, 一般的发展情况吧。   3岁的孩子, 如果妈妈一直自己带着, 那么孩子和妈妈之间有亲密感, 孩子心里有安全感, TA知道TA是妈妈的宝贝.   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TA们已经产生了自我意识,TA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做出基本的判断了。   TA们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也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TA们就会大哭大闹.   3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因为TA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干出一些让大人惊奇的事情。   总之,3岁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步,TA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然后, 3岁孩子喜欢玩, 也会和别人玩, 孩子的游戏起源于和妈妈之间的游戏。现在, 我们已经对一个3岁的孩子有了基本的了解。   我们再来看看奶奶, 如果奶奶是偶尔来到家里, 只是暑假里才来, 那么孩子对奶奶可能会有些陌生感, 毕竟不熟悉, 可能一下子亲近不起来。   另外, 不知道奶奶讲话会不会有乡音? 会不会让孩子觉得听不懂奶奶的话呢?奶奶的性格如何? 有些老年人可能比较唠叨, 有些比较爱讲道理, 这些都比较容易让孩子有抗拒感。总之, 奶奶面对的是个3岁, 有独立自我意识的, 认知能力, 社交, 思维, 语言, 都在高速发展的孩子。或者说, 孩子需要有一个能满足TA这些发展要求的人,来陪伴TA.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与奶奶进行更好的交流呢?   首先, 孩子和奶奶之间的陌生感, 是需要时间慢慢来的。不过如果妈妈可以主动做些事情, 可能会帮助她们更快熟悉对方。 比如妈妈可以把孩子的生活习惯, 喜好, 先告诉奶奶, 当奶奶的照顾是符合孩子原先习惯的, 奶奶知道孩子喜欢什么的时候, 这些都会让她们2个很快熟悉起来。   另外, 因为奶奶毕竟和妈妈自己在各个方面是有很多差异的, 是否可以妈妈和奶奶进行相对明确的分工合作?   比如:陪着孩子玩耍, 可能奶奶做不了, 还是妈妈自己来。在妈妈不在的时候, 奶奶在生活上给予孩子照顾, 吃饭, 睡觉啥的。等等   这样做的好处是, 最大程度地照顾到了孩子的各方面需求,妈妈和奶奶也都各自发挥了各自的强项, 也不会一个人做得太多, 觉得很辛苦。   在妈妈跟奶奶大致做好分工合作的讨论之后, 妈妈可以告诉孩子, 妈妈需要奶奶来帮忙, 因为妈妈有事, 没办法时时刻刻地陪着孩子, 所以需要奶奶来替妈妈陪着孩子。同时, 也可以把分工大致告诉孩子。   这番话,让孩子了解到, 是妈妈邀请奶奶来的, 奶奶是来帮忙的, 是来给妈妈帮忙旳, 帮着陪伴自己。TA对奶奶的抗拒情绪会少很多。孩子也会大致知道, 什么事情, 是找妈妈, 什么事情, 是找奶奶。   然后, 妈妈和奶奶的关系如果很融洽, 也会帮助孩子更快地接受奶奶, 如果妈妈能告诉孩子, 奶奶有很多很棒旳地方, 孩子正处于一个自己高速发展, 同时会崇拜别人的时候, 这对在孩子心中树立奶奶的形象也是很有帮助的。   不管大人或是小孩, 我们总是会更愿意听从我们所喜欢的人, 也愿意和TA交流, 说话, 是吗?希望这样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 篇4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孩子是一个小学生,在上小学六年级,孩子学习成绩很差,性格散漫任性,对家人冷淡,喜欢搞破坏,给家人和朋友造成很大的影响。孩子的父母离异,孩子从小跟爸爸一起生活,小时候充满了对父母的恨意。   案例分析:   孩子的妈妈再婚后,并生了孩子,这让原本性格就内向的孩子,因为妈妈又生了孩子之后更加内向了,对家人不理不睬也不关心。妈妈的脾气不太好,容易跟人急,在和孩子沟通没用后就会打她。妈妈生出小孩后,孩子担心妈妈不再喜欢她,所以对母亲家里的小妹妹很不好,母亲也跟孩子保障到会努力对孩子好。孩子的父亲忙于生意,家里经济比较宽裕,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都能满足,孩子出于报复的心理,经常给父亲出难题,搞恶作剧,严重影响了其父亲的正常工作,父亲无奈,通过朋友介绍带着孩子来到我们咨询室咨询。   有些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后,就会把自己的内心关起来,不会轻易向外界展露自己的内心,使原本开朗的性格慢慢变得捉摸不透,对父母的态度显得十分冷淡。这是孩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的正常心理反应,心理学上称之为“青春期闭锁心理”。但如任其发展,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通过咨询师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和沟通后,制定了适合孩子的调整方案,运用一些心理技巧,走进孩子的内心,父亲要抽出时间多多陪伴孩子,使孩子不再感到孤单,慢慢敞开心扉。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和调整,孩子能够做到课堂上认真听课,变成了一个开朗有礼的好学生,并且顺利考上了当地重点中学,爸爸非常开心,妈妈也感到很欣慰。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 篇5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亲子关系);3.学习适应性。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   具体分析如下 :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伤害",怕小朋友用绳子勒坏了自己而引起的`自我保护性反应。当这种行为的结果满足了个体"免受伤害"这一需要时,就已经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而后又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比如:小朋友更厉害的攻击,老师的不满等,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的可行性。"胜利"的体验比起以往"躲避"等消极反应所带来的结果要开心得多。   因此,小王因大班的一次偶然尝试,将在观念中形成这样的推理: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不一定要躲开,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自我保护"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信息过度敏感,以致作出"假想防御",比如:对别人无意的碰撞,以为是故意的挑衅,因而作出"反抗"。而在他人眼里,则是一种"攻击性行为"。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如:攻击性人格,表现特点即:敏感、多疑、冲动、具破坏性。当然,就小王的现状及年龄阶段,还根本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而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另外,小王的"攻击性行为"里,还有着他特定年龄的意义:一种对"权威"的不满而发泄在非权威身上,比如:对老师不公正的不满,不能或不敢直接冲老师宣泄,而指向同学;一种寻求关注的不当方式,因为"攻击性"而交往不良,少有人理睬,所以干脆以"攻击性"寻求注意,寻求理睬。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也抱了老师处事不公的怨气,甚至引起了同学的"注意",但这些行为却也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不尊重老师、不团结同学……我们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动态变化的过程,交往的基础是"相互吸引",即喜欢与接纳。而面对"攻击性"的人,谁愿意或谁敢轻易接近呢?即使小王的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当然,小王对班主任老师的不满,有老师主观臆断的责任,需要进一步与老师沟通、澄清,而采取消极的敌对方式,只能更深地强化老师对他的"偏见",更充分地证明了他的"不好",反而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至于与父母的关系,应该说小王之所以对父母话少,其一是因为他目前的状况并不理想,学习、人际都存在问题,肯定父母批评、指责,谁喜欢总听"坏话"呢?其二,仍然要追述其成长经历,大班前父母的处世教育与大班后"自我拼搏"的结果几乎相悖。只有孩子认同父母,觉得父母是对的,才会听话;而也只有父母理解了孩子,才能真正提出可行的建议。而他们之间却缺乏这种"沟通",孩子认为父母只会批评自己,并不能给自己"保护",父母则认为孩子不懂事,总出状况。   3.学习适应性:   虽然学习退步了,但其有学习基础,只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除了以上的行为与人际协调外,主要是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干预。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将情绪与学知识分开,以及给予相应的注意力训练,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一般年龄越小,课堂学习越依赖于对老师的好恶,喜欢这个老师,可能会很专心地听课,尽可能去表现良好,让老师喜欢他;反之,则可能不屑一顾,甚至"恶作剧"。因此,必须在认知上明确来学校的目的,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攻击性行为、人际问题、学习问题等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紧密关系,都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等背景。 ;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

文章TAG:心理心理咨询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对话案例100篇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