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知识 > 部队心理行为训练新闻,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官兵战后的心理疏导工作

部队心理行为训练新闻,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官兵战后的心理疏导工作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1-10 12:41:16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1,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官兵战后的心理疏导工作

当前,基层消防部队官兵年龄普遍较轻、心理相对不成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区”,心理健康问题凸显。且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灭火及抢险救援任务日益繁重,消防官兵所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而我区由于塑胶行企业、生产加工型厂房较多,木屋毗邻区多,灭火救援任务也相对繁重、艰难,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快,容易造成火烧连营的现象。因此,消防官兵在执行各种危险的抢险救援及灭火任务后,容易使神经活动紧张,表现出恐惧、厌烦、急噪甚至泄气等消极情绪,尤其是当在事故现场看到人员伤亡的恐怖景象时,神经活动就更紧张,恐惧则会进一步加剧,甚至在以后的“战斗”中畏缩不前。因此,在高度紧张的战后,如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就容易引起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一、战后不良心理的表现形式 1、恐惧。具体表现为再次上“战场”时惊慌不安、畏缩不前、情绪不稳、注意力分散,难以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绪,想尽快脱离战场。 2、紧张。具体表现为在平常训练时会出现精神恍惚、思想分散、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一次性完成规定的工作事项。 3、急躁。具体表现为日常工作时心理急躁、急于求成而又难以按“意想”中的完成任务,造成信心缺失、动不动就放弃的消极情绪。 4、逆反。表现在工作生活中就是“你让我这样做,我偏要那样做”,爱顶牛,走极端,不服管,甚至厌烦工作。 5、孤独。具体表现为战后出现不愿意合群,不爱与人交流,对火热的警营工作生活产生厌烦的情绪,不想与他人相处,常常是一人独处一隅。 二、做好官兵战后心理疏导工作的方法 (一)立足实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1、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制定与政治思想教育同步实施的课程,落实专人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掌握官兵的心理动态。在结束一些危险性大、较恐怖的灭火救援行动战评后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和辅导,对心理脆弱的个别同志进行跟踪,一对一地帮扶,消除官兵战后的不良心理。 2、积极引导官兵参加各类心理辅导讲座。心理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创新发展,也是当前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前提条件。因此,要结合消防部队特点、官兵服役过程中常见的心理冲突,消防部队官兵心理素质低的方面,比如自控失衡、逆反心理、投机心理、自私心理、怠惰心理、急功近利心理、特权心理等进行经常性教育、随机性教育、针对性教育、情绪性教育、案例性教育、个性化教育。同时针对官兵在工作、训练中遇到的难以处理和把握的问题通过个别谈心进行疏导减压。另外,引导官兵广泛阅读心理书籍材料,利用网上咨询等手段充实有关心理知识,从而了解掌握战后不良心理的调节方法及手段,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地方的心理专家“请进来”和官兵“走出去”相结合,针对消防部队特点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传授心理知识,提供心理咨询,进行心理测试,充分发挥心理辅导的重要杠杆作用,为繁重的消防保卫任务提供强有力的心理保障,以提高部队官兵出现战后不良心理的应对能力。 (二)重视外因,营造轻松舒适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夯实官兵心理健康基础。 1、创建栓心留人的警营环境。优美怡人的环境容易使官兵产生充实感,引发积极向上的情感。因而,要下大力改善官兵的生活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营区的生活环境,使身居其中的官兵安心、宽心、舒心,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2、加强心理承受能力训练的科目。在日常的训练活动中,应有意识的加入心理承受能力训练,可以通过组织课间文艺活动、文体活动、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并在活动中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是演员、轮流当主角”的氛围,从而磨练官兵意志,锻炼官兵冷静面对挫折和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3、在官兵中营造相互信任、理解的环境氛围。信任的人际关系是战后心理疏导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才能得以充分交流,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因此,要有意识地在有困于心理问题的官兵中建立起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减轻或消除官兵的各种不良猜忌心理,并依据问题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营造相互信任、轻松、愉悦的人际关系氛围,促进官兵心理的健全发展。 (三)针对个别产生战后心理问题的官兵,从内因入手,引导官兵学会自我缓解心理压力方法 1、讲究心理卫生。充分利用图书阅览室、网络室等平台,引导官兵自学心理知识,养成自己作心理分析的习惯,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情绪,增强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2、深呼吸、利用想象。深呼吸对调节心理十分有效,每一名官兵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学习获得深呼吸的基本方法。当官兵出现战后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时,可以通过深呼吸促进自身与外界的氧气交换,使其心跳减缓、血压降低,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与水平。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能够通过深呼吸来保持舒缓心理时,原来的不良心理也就被打破了。在深呼吸的过程中,如果充分利用想像就更加理想了,通过想象,训练思维“游逛”,如“蓝天白云,平坦绿茵的草地”,“战友相处舒心的一刻”,“听着优美的轻音乐”等,就会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恢复精力,让自己得到精神小憩,就会觉得安详、宁静与平和,不良心理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3、情绪转移。引导官兵通过看书、看电影、参加文体活动、参加生日晚会等方法转移恐惧、紧张的情绪和注意力,缓解不良心理。 4、爱好冲消。就是引导官兵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从事个人爱好的活动。如运动、写作、绘画、研究问题等,这样可以使官兵变得积极、开朗,乐观向上。 5、让官兵结对子、定期谈心。要引导官兵主动把心理状态讲给信任的人听,不要闷在心中,通过结对子、定期谈心等方式,使官兵既得到情绪的缓和又可以得到对方的忠告,从而更快地找到解决不良心理的方法。 6、逐个击破。引导官兵通过写日记等形式,把不良的心理状态个个罗列出来,一、二、三、四……,写出来后只要“个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便可以逐渐化解。 7、培养官兵宽广豁达的胸怀、与人为善。培养官兵为人处事上心胸宽广、大度,处理事情上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适当“糊涂”,促进官兵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克服斤斤计较、争锋相对的处事习惯。 总之,心理健康是时代的课题,是现代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开展战后心理疏导工作,优化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不仅是当代消防军人在服役期间正常学习、训练和生活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消防军人人格完善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调查发现,只有及时掌握官兵战后的心理反应、心理特征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把工作做在前头,才能消除各类安全事故苗头,保障部队持续稳定和战斗力的有效提升。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官兵战后的心理疏导工作

2,特别关注国防生军官新生代 一年的革命

一年的革命—重庆通信学院培训“4+1”学员纪实 短短1年(在校时间10个月),要让地方大学毕业生完成初级指挥院校主要军事课程的学习任务,实现由地方大学生向军校学员、由学员向军官的转变,这是一道摆在相关军事院校面前的难题。思想教育——喜欢上自己选择的 2003年9月1日,105名身穿白、绿、蓝军装的学员从全军各部队赶来重庆通信学院报到,这是该学院首批“4+1”学员。面对只有各大单位传来的简单花名册,队长、政委集中一周时间与每名学员谈话,并进行问卷调查,基本弄清了学员的入伍动机、家庭情况、个人简历等。他们发现一些学员缺乏对部队的了解,有的甚至自称部队“打工族”,存有临时观念和雇佣思想。 学院领导亲自授课,并组织他们徒步行军20多公里,参观白公馆、渣滓洞,接受红岩精神的洗礼。从“4+1”培训队组建就担任政委的陈恩库仍然记得2004年寒假结束学员返校后的情形:不少人思想波动,上课不用心。原来寒假期间他们与在地方工作的大学同学交流时,感到业余生活没有别人潇洒自由,有的人就产生了混日子念头。 绝不能让一个假期*一个学期,学员队在加大管理力度的同时,着手开展了“军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开座谈会、看教育片、听老干部做报告、体会交流、演讲比赛等一系列的“组合拳”,终于把洪水般的消极情绪制止住。 学院政治部主任告诉记者,学员们年纪在22岁左右,思想活跃有主见。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就不能操之过急,应该突出军魂意识、军人意识、奉献意识的培养,帮助其实现转变。 从严管理—— 融入军人式生活 来到严格统一管理的军校,“4+1”学员难免水土不服。出操、内务、点名、条令条例等成为生活“主旋律”,到处有规定、纪律的约束,这对“4+1”学员来说,无疑是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他们的成长既需要严格的要求,也需要宽容的目光。”队长谢会祥把他们看作有较高素质的“新兵”,他对笔者说,要允许学员犯错误,给他们一个转变适应期。毕竟把缺点和错误暴露解决在学校总比在部队好。 生长干部学员有四年时间培养作风养成,而“4+1”学员要用一年来完成。为去掉他们身上的“毛毛刺”,学员队在抓每日制度落实、规范各种秩序的同时,梳理了开学报到、季节变化、野外训练、复习考试、节假休息等7个重点环节,全面抓点滴养成,培养扎实过硬的作风。 训练部部长说,管理工作不仅要把“4+1”学员管好,还要让学员学习部队管理的原则、程序和方法。考虑到“4+1”学员对部队编制体制和运行机制知之甚少,学员设立了模拟连和模拟团机关。学员轮流模拟担任团机关的参谋、干事和连主官,在学习、训练和工作中,体验角色分工。 科学施训——打牢军事专业基础 “4+1”学员的知识面宽、文化基础好、接受能力强,但军事素养就显得较弱。一次开学不久,组织体能测试,结果让人眉头紧锁——5000米测试只有几个艰难及格,其他项目也是惨不忍睹。队干部喊响了“苦练”的口号,50个俯卧撑、50个仰卧起坐、50个引体向上,成为每天的“规定动作”。 尹海亮,一位从清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的“80后”,鼻梁上架着黑边眼镜, 1个俯卧撑都做不下来。每天练完回宿舍尹海亮也没闲着,坐在小方凳上,一手拿本书看,一手举哑铃练,累了就换下手。苦练加巧练,效果凸现。毕业考核俯卧撑45个顺利达标。加上门门功课在90分以上,尹海亮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武双全”。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组织教学训练,把教知识、练技能与教作风、练养成结合起来。增加了心理行为训练,组织飞越断桥、翻越电网、空中背摔等,磨胆砺志。“娇娇女”卫梦洁来自单亲家庭,来学院报到时带了半箱的化妆品、美容杂志。没想到半年后的一次战术课上,就是这个“爱美”的卫梦洁,自告奋勇第一个趴在泥泞的战术坑里作示范。当她带着一身泥水,顺利从铁丝网下爬出来时,同学们送去了最热烈的掌声。而今已是某通信装备技术大队中尉军官的卫梦洁告诉笔者:军校一年,让自己懂得了什么才是军人的美。 学院院长告诉笔者,为把“4+1”学员培养成部队用得上、受欢迎的复合型通信人才,学院确立了“指挥员+教练员+技术员”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适应任职培训要求的教学模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曾经让他们迷茫,岗位能力的欠缺让他们奋起直追,官兵一起摸爬滚打让他们体会到战友情深,成长的迅速让大家刮目相看—— 军官新秀开始登场 “一步到位”的想法太矫情 回想起几年前到武警内蒙古总队报到时的情景,复旦大学毕业的国防生王云峰觉得当时的自己太不成熟:“在报到时,我还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大学毕业,学的又是抢手的新闻专业,在整个总队属于稀缺型人才,领导对我应该会特殊安排。” 历任排长、副指导员一年多时间,现在选调机关工作,王云峰的感触颇多:“还好我是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这样很踏实。原先那种一步到位的想法太矫情了,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了。” 同为重点大学毕业的李千也曾陷入过同样的误区而不能自拔。在船艇上短暂的新鲜体验过后,对自己未来的忧虑与日俱增,于是他着急了:“能干的活不让干,却要干不会干的活,我该怎么办?前途在哪里?” “好不容易考取大学,下到基层部队难道不后悔?”这样的问题一直在李千的大脑中转,尽管他口头的答案是“无论面对怎样的现实落差也不抛弃军营理想”,但内心一直在挣扎。 学校选培办主任给他发短信说:“基层是基础,振作起来重新开始,相信没什么能难倒你的。自己选择的路,要坚信没有走错。” 李千若有所思,慢慢地开始接受和习惯基层部队,尝试着融入战士们的生活。“下船舱与战士一起擦拭机器,围着高山海岛带着几个兵跑五公里,拉着老兵面朝大海胡吹乱侃,那是我寂寞时常做的事情。” 变黑了,长壮了,现在的李千不想走了。 “牛人”也是从零开始 作为国防生中的“牛人”,覃文强曾向媒体坦陈自己的尴尬经历:起初军事素质差,400米障碍过不去,攀绳网恐高,爬上去下不来,大家就索性把他晾在网上都去吃饭;刚当排长不会管,个别老兵还故意出难题,心情苦闷;到机关当参谋,参谋业务和协调上下关系的能力不过关,只好边干边恶补,压力大。 “我是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官兵在各方面对我的期望值都非常高。实际上我在军营这所大学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覃文强毫不讳言。 “牛人”也是从零开始,从一名新兵开始,在排长、副连长、机关参谋等岗位锻炼成长,覃文强终于“破茧成蝶”。2007年3月,23岁的覃文强被破格提拔为全集团军最年轻的连长。他和该部不断涌现的优秀大学生官兵一起,用实力征服了最初的不信任和偏见。 今年年初,覃文强所在部队开赴江西抗冰救灾。不但他带领的连队再次表现突出立功受奖,覃文强还荣立个人二等功,而这已是他入伍来的第二枚军功章。 谈到军旅的下一步,覃文强早已经抛弃了刚入伍时“专业不对口白学了大学四年”的想法。“我能感觉到上下官兵对我个人、对我们国防生的期待,那我就必须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我希望在军事上个人素质更强,我的连队能称雄战场。” 渐入佳境的国防生培养工作 在驻粤某基层部队的政委何寒看来,新型军事人才,除了政治素质,首先看文化,然后看管理,军事素质基于文化素质。国防生恰恰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这一要件,具备了被锻造成优质钢材的潜力和后劲。 据统计,近三年来,被分配到该部的基层军官中,国防生已占到三分之一强,他们在经过一段探索磨合期后,很快在各自岗位崭露头角。 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物理系的国防生周平华,先后经过排长、副指导员、组织干事、宣传干事等各个岗位的锻炼,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积极参与部队军事、政治工作创新,去年,由他担纲创作的《神圣使命》部队政治工作三维动画片获得全军动漫制作大赛一等奖。 部队的磨合期和适应期顺利度过后,国防生很快就进入成长进步的快车道。特别是他们在校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的现代化军队里完全有用武之地。 对此,广州军区选培办主任张穗云认为:“所谓的岗位好坏只是相对的,真正人才到哪都吃香。所谓的专业对口只能到部队特殊的实践工作中去检验。部队岗位与地方大学专业不可能雷同,即使专业和岗位对口,那也需要紧扣我军实际重新学习提高。实际上不论部队还是地方,发展轨迹与所学专业相一致的很少。” “事实上,我军的国防生培养工作已渐入佳境。如今,我军国防生的培养质量、选培制度越来越走向完善提高。” 张穗云对国防生培养制度充满信心,“尽管国防生与部队单位的双向适应还有个磨合期,但他们作为新生事物是这个时代的骄子,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因为国防生的加入将毫无疑问的更加精彩。”

特别关注国防生军官新生代 一年的革命

3,急需一篇文章士兵高空心理行为训练后的感受字数800字

爬上一根6米高的铁柱,站在脸盆大小的柱顶,腾空抓住1.5米远的悬空吊杠,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站在离地8米高的断桥,穿过又窄又长的桥面,飞身跳过1.8米宽的断桥缺口,又是一种什么感觉?  ……  这些都是我军首次进行的军人心理行为训练课程的内容。  心理学家认为,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体力负荷和心理负荷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水平,容易出现紧张、自责和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反应,达不到军人心理健康标准的士兵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美军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由于心理问题带来的非战斗性减员都大大超过了战斗性减员。  对军人而言,健康的心理与健康的体魄同样重要。适当而科学的心理教育和疏导,有利于军人心理的成熟和稳定,有利于保持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因此,采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利用全新的训练器械,培养锻造官兵过硬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开发官兵心理潜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和科学实践,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全面创新。  春天的一个午后,记者走进了总参通信训练大队,亲历了这种新颖、紧张、惊险、刺激的军人心理行为训练。  军人心理健康标准  智力测试正常: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正常。  情绪积极稳定:主导心境愉快,情绪诱因明确,情绪调控能力良好。  意志品质健全:具有自觉性、敢为性、果断性、坚韧性、独立性。  自我意识正确:具有自知力、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环境适应良好:言行得体:心理行为表现与环境对其相应年龄的期望一致。能面对现实:客观地知觉和接受现实,主动解决自身与环境要求之间的冲突。  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交往,理解、接纳、尊重、信任他人,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胆量在高空中历练  站在高空中的李勇南,战战兢兢地高喊:“你们准备好了吗?我要跳了!”在“当啷”一声中,他的手死死地抓住了那根吊杠,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成功了!”战友们欢呼了起来,李勇南在兴奋的状态下悠悠回到地面。  温暖的阳光下,英姿勃发的40名男女战士列队整齐地站在训练场地上。他们面对的是少尉女排长王允个和中尉心理教官刘阳。  他们眼前是一根兀立在地上,足有6米高的铁柱子。铁柱的顶端有一个脸盆大小的铁板,铁板上前方1.5米处悬挂着一根吊杠。这个名为“飞跃自我”的训练科目,要求受训者爬上这根柱子,站在铁板上腾空跃起,双手抓住悬在半空中的那根吊杠。  安全员为20岁的大学生士兵李勇南系好了安全带。十几名负责保护的战士也围拢在李勇南的周围,像排球运动员那样将手相互压在一起,大喊了一声:“李勇南加油!”据介绍,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训练者感受到支持的力量,等于给他吃上一个“定心丸”。  李勇南开始攀登了。用“战战兢兢”这个词来形容他一点不为过。因为记者清楚地看到,李勇南的手和脚都在微微地颤抖着。两分钟过去了,李勇南终于哆哆嗦嗦地爬上了铁柱。  站在6米高的铁柱顶端,李勇南顿时感到整个世界都变得模糊而危险。摇摇晃晃的铁柱似乎决意要把他甩到地面上。他只好蹲在这块仅容双脚的平台上,双手死死地抠住铁板的边沿。  “两眼平视前方,不要往下看,先慢慢站起来。”在心理教官刘阳的开导下,李勇南开始试着站立,但脚下的铁柱子却剧烈晃动,吓出一身冷汗,他又蹲了下来。  “闭上眼睛,做一下深呼吸。相信自己,你会成功的。”在心理教官一次又一次的疏导鼓励下,李勇南总算站了起来,尽管站得不是很直,尽管两腿还在打颤,尽管浑身有些发抖。  准备起跳的李勇南,慢慢张开双臂,好像《泰坦尼克号》中的露丝站在船前那个经典动作,只是没有露丝那么浪漫和潇洒。  为了给自己壮胆,站在高空中的这个列兵,战战兢兢地向给他拉着保险绳的战友们高喊:“你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我要跳了!”  “我们支持你!”  在一片呐喊声中,李勇南终于跃了出去,可惜手没有抓住吊杠,被保险绳吊在了空中。据说这根专门设计制造的保险绳可以承受五吨重的拉力,安全系数绝对没有问题。  “马上重来!”心理教官及时提醒。如果一次不成功,千万不能打“退堂鼓”,那样容易损害自信心,从而形成心理障碍,因此必须重来,必须成功。  有了上一次的经历,第二次起跳的李勇南盯准那个来回摆动的吊杠,顺势腾空跃起,在“当啷”一声中,他的手死死地抓住了吊杠,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李勇南好样的!李勇南好样的!”地面的男兵女兵们欢呼了起来,吊在保险绳上的李勇南,在兴奋的状态下悠悠回到了地面。  心理专家王择青告诉记者,差不多有90%的人对高空会产生恐惧感,也就是常说的心理障碍。“飞跃自我”这个训练科目就是专为冲破心理障碍,塑造军人敢为精神而设置的。这个训练可以极大地锻炼官兵们的意志和胆量,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  王择青是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后,全军“十五”计划指令性课题心理学核心专家组首席专家。总参通信训练大队与这个专家组密切合作,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心理教育、疏导和训练体系,开发出了军人心理卫生测试系统和全军首套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档案数据库,研制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军人心理行为训练器械,并创建了我军第一个心理行为训练场。实践证明,开展心理行为训练,能有效开发和提高士兵的心理潜能。  潜能在极限中挖掘  邓亚培在又窄又长的空中桥面上缓慢向前挪动。站在断桥的一端,她犹豫再三,终于咬紧牙关,在“啊”的一声中跳了过去。她几乎是带着哭腔说:“我长这么大还从没爬过这么高呢,更别说在上面跳了。”  这次被排长王允个“点将”的是17岁的北京籍女兵邓亚培,她是今年刚入伍的新兵。  她将要爬上离地8米高的空中断桥,穿过又窄又长的桥面,飞身跳过1.3米的断桥缺口,而且必须再跳回来。这对一个小女兵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挑战。  此时的邓亚培非常紧张。脸蛋涨得红红的,不停地吸着自己的小鼻子,鼻尖上布满了汗珠,一双小手搓来搓去,但眼睛却始终盯着安全员,似乎生怕安全员没有给她把安全带系好。  在心理教官的反复疏导下,邓亚培开始顺着铁柱向桥面攀登。记者明显看出,她爬得十分“勉强”,也非常“尴尬”。8米的高度,她爬了足足有3分钟。好不容易爬上了桥面,问题又出来了。她人站在桥面上,双手却死死地抓着后面的铁柱,怎么也不肯撒手,脸色红白变换不定。  “不要紧张,不要怕,战友们在下面保护着你呢!”心理教官刘阳又开始引导了。几分钟后,小邓终于松开了手,双脚开始沿着桥面缓慢地向前挪动。站在地面的男兵着急了,他们不停地喊着“加油”,鼓励邓亚培加快速度。此时的邓亚培依然不紧不慢,估计她心里可能在对男兵说:“哼,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们上来试试呀!”  终于挪到断桥边了。站在断桥一侧,邓亚培不由得先抹了把汗。只见她两个小拳头攥得紧紧的,先是将两脚前后慢慢拉开,身体呈夸张的姿势向后仰,拉出一副一步跃过的劲头。  正当大家睁大双眼看着她怎么跳过时,邓亚培却又将两脚换了个位置,重新拉开战幕。就这样,她一遍遍地换着双脚,一遍遍地更改着姿势,可就是不敢跳。  最后,犹豫再三的邓亚培终于咬紧牙关,在“啊”的一声中,一个箭步跳到了断桥的另一侧,紧紧地抱住了对面的铁柱子,似乎不堪回首。“好样的,邓亚培!”“我们祝贺你!”地面响起一片掌声,喝彩声,邓亚培慢慢转过头来,朝战友们嫣然一笑,只是脸上还挂着泪花。  挑战极限成功的邓亚培显然勇气大增,在第二次跳跃时,她几乎是很轻松地又跳了回来。  当邓亚培回到地面,记者请她谈点感受时,她几乎是带着哭腔说:“我长这么大还从没爬过这么高呢,更别说在那上面跳了。心都快跳出来了。”  与邓亚培相比,多次参加军人心理行为训练的贾宁在断桥上显得格外的轻松。只见他在窄窄的断桥上如走平路,以两个漂亮干净的腾空跳跃动作顺利完成。这说明人的心理行为训练与不训练有明显差别,人的心理潜质是可以挖掘的。而通过心理行为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士兵的心理潜质和行为能力。  友情在信任中升值  如果将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别人,你会信任对方吗?绑着双手的黄伟,从高台上摔了下来,却摔在了战友们用双手搭成的“担架”里。睁开双眼,看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和关切的目光,刹那间让他好感动。  如果将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别人,你会信任对方吗?部队作为一个特殊的战斗集体,如果战友之间缺少了信任,那么不仅这个大家庭不会和睦,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了部队的战斗力。  为了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升值,经过心理专家的反复论证,一个名为“信任背摔”的训练科目应运而生了。形式虽然简单,但效果却十分明显。  “信任背摔”其实只需要一个1.6米高的平台,10名保护者在下面分成两排,用胳膊搭成一副“担架”。受训者将双手用绳子捆住,而后在一种“无行动能力”的状态中,直挺挺地摔下去。这就要求受训者必须有一种将生命完全交给保护者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则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站在高台上的黄伟,双手被绳索捆得结结实实,下面的10名战友也分成两列,用双手搭建成了一个保护的“担架”。绑着双手的黄伟闭上双眼,一阵重心失控从高台上摔了下来,却摔在了战友们用手搭成的“担架”里。睁开双眼,看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和关切的目光,刹那间让黄伟好得意,好感动。  通信训练大队的张斌连长告诉记者,曾有一个女兵,由于生活在单亲家庭,从小就养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入伍后,对战友的关爱和帮助视为“怜悯”,把善意的玩笑当成了“侮辱”,对谁都不信任,对什么事都不关心。当她站上高台时,犹豫了20多分钟,十几次欲摔又止,一次次地回过头来看着战友,因为她根本不相信战友们会接住她。最后,在大家无数次的鼓励下,她终于闭着双眼摔了下去。  这一摔,摔进了战友们温暖结实的怀抱里,更摔出了战友情、同志爱,她流着泪激动地与大家抱在了一起。从那以后,她像变了一个人,懂得了关爱、信任战友,性格也逐渐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心理学专家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体力负荷和心理负荷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水平,容易出现紧张、痛苦、自责、受挫和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反应,达不到军人心理健康标准的士兵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美军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由于心理问题带来的非战斗性减员都大大超过了战斗性减员。美军测算,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由心理疾病带来的非战斗性减员将占10%~25%,战斗力将会大打折扣。  对军人而言,健康的心理与健康的体魄同样重要。适当而科学的心理教育和疏导,有利于军人心理的成熟和稳定,有利于保持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为此,我军心理学专家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系列的研究专题和科学的训练方法。  抗挫折训练、敢为性训练、意志性训练……正是这些军人心理行为训练,帮助一个个战士培养出了过硬的心理素质,实现了突破自我。  “我们的战士真是太可爱了。”年近花甲的我军著名心理学专家杨洪训教授说这话时热泪长流。他说:“军队建设离不开战士,有了心理成熟和健康的战士,我军才有战斗力。”  力量在团结中凝聚  踩着战友的后背、肩膀甚至是脑袋奋力攀登,下面的女兵被踩得咬牙咧嘴,但依然坚持着。无数次的训练磕碰,使这些如花似玉的女兵个个伤痕累累,但团结的力量却在这种合力冲击中凝聚起来了。  在心理行为训练场上,女兵们演示的“合力冲击”科目真正让记者领会到了团结的力量。  面对4米高墙,10名女兵虽说是一拥而上,但也有条不紊。前面的三个人双手顶着墙,弓着腰,搭起一个人梯。后面的女兵踩着她们的后背、肩膀甚至是脑袋奋力攀登,下面的女兵被踩得咬牙咧嘴,但依然坚持着。大家相互推、举、顶、拱、抱,每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招,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先上去的人也并不轻松,她们还要伸出手臂将后面的人一个个地再拉上去。最精彩的是倒数第二个冲击的女兵,她金钩倒挂在墙壁上,双腿被上面的战友抱住,她将双手伸给下面的一个战友,只见最后的那个女兵一个漂亮的飞身跃起,牢牢地抓住了倒挂者的双手。在“一、二、三”的吆喝声中,上面的人抓胳膊扯腿,三下五除二,全部冲上了平台。  大功告成。时间仅用1分59秒。  女兵占小朵告诉记者:第一次进行这项训练时,我在下面当梯子,战友们在我的肩上、头上甚至脸上一通乱踩,当时就感觉火辣辣地疼,但我还是咬牙坚持着。因为我知道,一旦我要支撑不住了,上面的战友就肯定会掉下来,那样就全完了。当轮到我上时,饱受脚踩之苦的我,怎么也不忍心再踩我的战友,生怕把她们给踩疼了,可不踩又不行,最后我几乎是含着泪从她们的肩上越过的。  这种“合力冲击”训练,使女兵百分之百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有的因为拉人把手臂、膝盖给磨伤了,有的因为当人梯把肩膀、脸蛋给踩伤了。但大家毫无怨言,都以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赢得胜利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在训练现场记者看到,女兵排长王允个几乎伤痕累累,她的大脚趾的趾甲已经完全脱落,还渗着血珠,而膝盖上的血痂,旧的没落,新的又生……即使付出这样的代价,她每天仍然带着自己的士兵向那冰冷的障碍物一次次发起冲锋,让这个集体充满着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信训练大队大队长张锡忠介绍说,凡是参加过军人心理行为训练的战士,心理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两年多来,大队先后培养学兵3000多人,训练合格率由过去的71%提高到100%,优秀率由12%上升到48%。他认为,训练成绩的大幅度提升,归功于有效的心理行为训练。  实践证明,今年同期开训的两个连队中,经过心理调适和训练的连队百米达标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而未经过心理调适和训练的连队达标率只有52.4%。  好是春风越关山,满目桃花胜紫烟。  回首我军心理行为训练,无论是“飞跃自我”、“战胜恐惧”,还是“勇往直前”、“生死关卡”,无论是“信任背摔”、“合力冲击”,还是“相互依存”、“同心同行”,都让人耳目一新。  “风霜雪雨都要生活,春夏秋冬都可炼人,喜怒哀乐都得理智,酸甜苦辣都有营养。”那条颇具哲理的训练口号,同样令人回味无穷……推、举、顶、拱、抱,各尽所能,在“合力冲击”的科目训练中,战士真正领悟到团结就是力量腾空而起,他在跳跃的成功中,也实现了人生的飞跃.

急需一篇文章士兵高空心理行为训练后的感受字数800字

文章TAG:部队心理心理行为心理行为训练部队心理行为训练新闻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