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问答 >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3-14 20:47:37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质量守恒定律

要看参加反应的质量,不可单看所给数据。比如:C的相对质量12,O2为32,所以质量比为12:32即3:8时,生成物为11份。所以第一个符合。第二个就不对了

{0}

2,初中物理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初中物理《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的特点、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   l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l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l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4、对教材的改进   课本P88活动与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较高:因为玻璃管灼热后既要迅速插入到锥形瓶中,又要恰好与瓶中的白磷接触,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插入过程中,瓶内外的气体是否发生了交换?为此,我作了如下调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而用气球套紧瓶口,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白磷自发燃烧完全。   课本方案二的操作容易给学生造成疑问,水分会不会蒸发,空气会不会溶解在液体中等。对此,我将小烧杯换成了锥形瓶,同样在瓶口套上一只气球,使学生看清反应前后瓶内外物质无交换,从而使实验操作过程更严密、更科学,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实验结论。    二、说教法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对于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都属于启蒙阶段,若探究过程不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过于放开或加大难度,不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我紧紧抓住这一点。   2.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正如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差的教师只会奉献,而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2、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先由蜡烛燃烧,引出问题一"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接着介绍三位化学家对此进行的研究,并着重介绍拉瓦锡的研究实验原理。进而提出问题二"是否所有化学反应反应物质量总和都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呢?"提出两个探究实验①测定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和探究实验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探究实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亲历实验并感悟质量变化的关系,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问题三"由此你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得到了哪些结论?"学生可能有三种猜想:①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小;②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大;③化学反应后总质量保持不变。"确实如此吗?"进入第二流程   (2)实验探究、引导发现   ①确定探究内容   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导学生确定探究内容。   探究实验一: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探究实验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②设计实验方案   由于学生对这两个探究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讲解其原理。然后向学生提供以下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③分组实验、分析讨论   实验仪器和药品:   探究实验一:天平、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酒精灯、镊子、三角架、石棉网、气球、沙子、切好的白磷;   学生对探究实验一设计的方案可能主要有两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反应容器是敞口还是封闭。学生对两种方案分别实验后发现,第一种方案的生成物质量变大;第二种方案的生成物质量不变。"究竟哪一种方案的结论正确?"让学生对方案展开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既可强化其设计兴趣,又调动了学生主动思维。   经讨论得出:第一种方案有缺陷,因为没有考虑白磷燃烧后重新进入敞口容器的空气质量,所以得出生成物质量变大的结论是不准确的;第二种方案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整个操作过程中容器内外没有物质的交换,实验过程严密科学,结论令人信服。   探究实验二:天平、锥形瓶、气球、铁钉、硫酸铜溶液。   学生对探究实验二设计的方案也可能主要有两种类型:主要区别也就在于反应容器是敞口还是封闭。两种方案的结果都是生成物质量不变。通过讨论得出:在常温下反应水分蒸发带来的质量误差可忽略不计。   刚才两个探究实验的共同结果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为什么呢?"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于是我利用动画模拟突破难点,即进入第三流程。   (3)动画模拟、突破难点   用动画模拟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直观形象地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肯定不变,至此得出,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成功的尝试实验,获得结论,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会了科学实验需要严谨,主动建构了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接着提问"为什么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变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变大呢?"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时,切记不要忽略反应中进入的或出去的气体这类隐含的物质。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①100 g水和100 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 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②高锰酸钾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③已知12 g木炭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g;若6g碳在18 g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剩余______:______g,为什么?   第1题意在突出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中;第2题再次凸显守恒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第3题意在让学生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两字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使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得以强化,也锻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样的化学学习方法?    五、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着重了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1.两个体现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四个突出   (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   (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   (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   (4)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    六。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三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三、应用   纸张燃烧完后灰烬质量小于原来纸张为什么?   镁带燃烧完后白色生成物质量大于镁带为什么? ;

{1}

3,物理质量守恒定律

在下落过程中,一开始加速度是g。碰到弹簧以后加速度开始减小,随着物体下压,加速度减小到零。在减小到零的过程中速度是在一直变大的。当时即合力为零。所以重力和弹力相互平衡。那么弹簧被压缩的距离加上开始下落与弹簧的距离就等于那个答案了

{2}

4,质量守恒定律

1、C 2、B 3、H元素和O元素;连个H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4、各原子是数目没有发生变化;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5、铁丝燃烧是铁丝与氧气剧烈反应,其生成物的质量应该是参与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故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 木炭燃烧是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木炭是主要成分是碳和其它无机物,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其灰烬即不与氧气反应的无机物,其质量比木炭小。
1C,2B,3H,O,H2O.4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总和不变。5产物增加了氧的质量,2)产物二氧化炭为气体,导至减少了碳的质量。
B C

5,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是指的,你发生反应前所有反应物的总质量和反应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是相等,反应的实质是物质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变化,不同的结合方式构成了不同的物质。化学反应中这个是恒成立的。这个定理对绝大多数的物理变化也适用,但是在部分物理变化中,是不遵循质量守恒的,比如核反应,会产生质量亏损的,亏损的质量被转化成了能量,数值可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来计算出来。
质量守衡定律,简单的理解就是,每一种物质,与另外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映,他们的分子数目都不会变,就像腊烛燃烧,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了,并不是这样,蜡烛燃烧,其实是另外一种物态出现,一部分和氧气反映变成了烟,而另外一部分变成了光和热

6,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设有A为xg,B为yg。 根据题目可得 A+ B +C= D 所以 x y 15 30 15 25 A C 上下成比例有x/15=15/25 x=9 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就是等号左边等于右边 所以就有9+x+15=30 x=6 所以A:B=x:y =9:6=3:2
A+B+C=D y x 15 30 15 10 如上式,A、D恰反应完,根据质量比:y/15=15/10 y=22.5 22.5+15-30=7.5 y:x=A:B=3:1
在此反应中,第一次A全部用完,再加10克A,A与C完全反应则A与C的质量比为25:15=15:9所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6克因此参加反应的B与C的质量比是2:3

7,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

(1)由于白磷刚引燃时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天平不平衡,所以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反应化学方程式:4P+5O2 点燃 . 2P2O5;故填:后一种;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气体受热膨胀,小气球胀大产生浮力,使得天平不平衡;4P+5O2 点燃 . 2P2O5;(2)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从原子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故答案为:种类;数目;质量;(3)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逸出,所以B实验天平不守恒;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的体系中进行,所以如果把B中盐酸的碳酸钠粉末放在A装置中进行实验,天平平衡.故答案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逸出;平衡.

8,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三种教学设计各有何优缺点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有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资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文章TAG: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质量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