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学 > 知识 > 代数的教案,谁有自考线性代数的课件

代数的教案,谁有自考线性代数的课件

来源:整理 时间:2023-12-03 00:41:58 编辑:挖葱教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谁有自考线性代数的课件

课件在线看的话 都是要钱的 在华夏大地教育网和自考365上都有

谁有自考线性代数的课件

2,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案

是大学课程吧,线性代数,我有FLASH教程,QQ传给你:8293977空间解析几何,是高数中的么,若是,传给你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案

3,小学数学5年级代数的课程有哪些

方程,用字母表示数,都是代数部分的内容。
x=(54-2y)/3,再把x带入第2个式子不就求出来了么

小学数学5年级代数的课程有哪些

4,西北工大的高等代数考研教案第一版与第二版有什么差别呀

第二版没货 手头只有电子版的 不知道是去打印好还是买个第一版的
第二版没货 手头只有电子版的 不知道是去打印好还是买个第一版的

5,初1的代数式的值这节数学课该怎么讲

晕,J8你要当老师啊,还是这节没听懂啊,晕了,2X+3XN+8X若X+N=5,N=4,那么X=5-4=1 带到式子里去就是2X1+3X1X4+8X1 算出来就行了,那么简单的,三年级的题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 。 2、能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求出代数式的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感受到列代数式是从特殊到一般,求代数式的值是从一般到特殊,这里体现了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 2. 领悟到对于同一个代数式,其中字母的不同取值,所得的代数式的值也是不同的。(实际这是一种量随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形,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一个伏笔)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分组讨论式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求代数式的值。 2、教学难点:正确地把数值代入代数式代替字母进行计算。 三、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还处在小学与中学的衔接过程中,所以必须强调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主要以学生的练习为主,通过对代数式的值的求法的运算达到掌握这种方法、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度的目的.总之,在主体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今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应成为学生在具体练习和参与的情况下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基本技能.尤其是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这种运算技能的获得大部分都是通过课堂上的精讲、精练实现的。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1个。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活动:邻桌四个同学做一个传数游戏,第一个同学任意报一个数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把这个数加1传给第三个同学,第三个同学再把听到的数平方后传给第四个同学,第四个同学把听到的数减去1报出答案。 思考并讨论:(1)如果第一个同学报给第二个同学的数是5,第四个同学报出的答案是35,这个答案对吗? (2)邻桌四人另外换其它的数互相做传数游戏,讨论结果,发现规律。 总结规律:设第一个同学报给第二个同学的数是x,则传数程序如下: x → x+1 → (x+1)2 → (x+1)2-1

6,对集合的认识写活动教案中班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授课教案第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集合概念的教育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应该能够; 1、了解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及教育 理解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教育要求。5、掌握学前儿童集合集概念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要求,根据教学内 容及儿童特点设计并组织集合类教育教学活动。 重点:集合的基本知识及概念发展的阶段、特点。 难点:集合概念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及儿童特点设 计并组织集合类教育教学活动。 学时安排:共14 学时 课题 学时备注 3.1 学前儿童数学集合的基本知识概念发展与教 育要求设计与组织 3.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集合概念、量的认识的发 展及教育;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教育活动的 设计与组织 3.3拓宽练习、案例评析 3.2(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集合概念、量的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集合概念教育要求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集合概念教育要求 2、各年龄班集合教育的具体要求是那些内容 3、小班、中班、大班的要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知道各年龄班集合教育的具体要求 德育目标 渗透数学集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集合概念教育要求 教学难点 各年龄班集合教育的具体要求是那些内容 小班、中班、大班的要求 教学方法 讲述法 讲练结合 阅读指导法 备课时间13 课件教学过程 讲一讲课件展示 练一练 阅读 作业 提问: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分类对于孩子重要的意义 学前儿童数学集合的基本知识概念发展的阶段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集合概念教育要求 1、体验事务的共同属性 2、掌握求同和分类的技能 3、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 4、对集合元素进行比较和体验集合与子集的关系 二、各年龄班集合教育的具体要求是那些内容 小班 1、探索物体的特征,学习讲述物体的异同。 2、学习按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进行 分类。 3、学习与分类有关的词语:如“相同”,“不同”,“把同 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找出一个和某某一样的东西”等等。 中班 1、学习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2、学习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 3、学习并掌握有关的词语:“分成”、“分开”、“合起来” 大班1、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讲述出某种事物 所不具有的特征。 2、学习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和在表格中摆放图形。 3、学习把集合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子集),比较集合与子集 的数量,初步体验集与子集的关系。 p100-102 备注 1025 25 20 3、2(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集合概念、量的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理解学前儿童集合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求同操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掌握分类操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能力目标 培养细心耐性的能力 德育目标 比较法、启发探索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的思想 教学重点 求同操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 分类操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方法 讲述法 讲练结合 阅读指导法 备课时间13 课件教学过程 讲一讲课件展示 试一试 阅读 作业 提问:各年龄班集合教育的具体要求是那些内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集合概念教育要求 一、求同操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按标志求同 2、用排除法求同 举例:黄、蓝、红的汽车等 二、分类操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按对象分 按物体的名称分类。 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按物体量的差异分类。 2、按包含关系分 具体概念的分类。即对同类同名称物体分类。如从不同水果 的卡片中将香蕉、苹果、葡萄、梨等分别归类。 一级类概念分类。如从一堆画有各种水果、车辆、餐具等卡 片中把车的卡片挑出来或分别归类。 二级类概念分类。如按交通工具、玩具、植物等分类。 3、包括:感知集合 10 以内的数 10 以内的加减法 简单的几何形体 量的初步知识 空间方位时间 4、按分类的难度 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 按物体的二个特征分类 多角度分类、层级分类 p102---103 备注 1010 20 10 20 10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排除法求同操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按物体的用 途分类)2、配对操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方法。分类操作活动的设 计与组织(按物体的材料性质分类) 3、了解分类活动中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 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渗透 德育目标 感受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求同操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 分类操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方法 讲述法 讲练结合 阅读指导法 备课时间13 课件教学过程 讲一讲课件展示 练一练 作业 提问:求同操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形式 分类操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方法 求同操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内容 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并挑选出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 物体。 一、排除法求同分类操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分类就是把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其共同属性的几组。 (1)按外部特征 (2)按内部属性 (3)按数量和逻辑关系 (4)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 (5)层级分类 备注 1015 2015 15 (6)自由分类层级分类: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分类、自由分类分类后的 式比较两组物体相等与不等。二、配对操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相等与 不等就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中元素的数量,确 定是否一样多(配对) (1)关系配对 (2)做等价集合 (3)等量配对 (4)变成一样多 例如:儿童思考讨论:边上的红三角形应放在哪? 1.第一阶梯:感知操作认知维度,即动作水平 2.第二阶梯:形象表征认识维度,即表象水平 3.第三阶梯:词语符号认知维度,即概念水平 三、分类活动中注意事项 1、重视分类活动中的材料的提供 2、充分利用游戏引导幼儿分类 3、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情景引导幼儿练习分类 p112 引导学前儿童比较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教学反馈

7,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案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值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难点是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这里困难在于从1个数值变成了2个数值,而且这2个数值合在一起,才算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用大括号来表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以使学生从形式上克服理解的困难;而讲清问题中已含有两个互相联系着的未知数,把它们的值都写出来才是问题的解答.这是克服这一难点的关键所在. 二、知识结构 本小节通过求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先应用学生以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去解决,然后尝试设两个未知数,根据题目中的两个条件列出两个方程,从而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描述的语言)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等概念. 三、教法建议 1.教师通过复习方程及其解和解方程等知识,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并引入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判断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 3.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的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检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4.为了减少学习上的困难,使学生学到最基本、最实用的知识,教学中不宜介绍相依方程组如和矛盾方程组如等概念,也不要使方程组中任何一个方程的未知数的系数全部为0(因为这种数学中的特例较少实际意义)当然,作为特例,出现类似之类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可以的,这时可以告诉学生,方程(1)中未知数 的系数为0,方程(1)也看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 2.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写成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3.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学习态度.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方程组的解必须满足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恒等的数学美,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和激情.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尝试指导法. 2.学生学法: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并对比方程及其解的概念,以强化对概念的辨析;同时规范检验方程组的解的书写过程,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值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难点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 (三)疑点及解决办法 检验一对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必须同时满足方程组的两个方程,这是本节课的疑点.在教学中只要通过多举一系列的反例来说明,就可以辨析解决好该问题了.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或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复习方程及其解和解方程等知识,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并引入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判断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 3.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的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检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教案示例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  2.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写成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3.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学习态度.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方程组的解必须满足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恒等的数学美,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和激情.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尝试指导法.  2.学生学法: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并对比方程及其解的概念,以强化对概念的辨析;同时规范检验方程组的解的书写过程,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值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难点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  (三)疑点及解决办法  检验一对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必须同时满足方程组的两个方程,这是本节课的疑点.在教学中只要通过多举一系列的反例来说明,就可以辨析解决好该问题了.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或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复习方程及其解和解方程等知识,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并引入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判断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  3.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的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检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会判断一对未知数的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整体感知  由复习方程及其解,导入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会判断它们;同时学会用一个未知数表达另一个未知数为今后的解方程组埋下伏笔;最后学会检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你能举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吗?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自由举例.  【教法说明】提此问题,可使学生头脑中再现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为学习二元一次方程做铺垫.  (2)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香蕉的售价为5元/千克,苹果的售价为3元/千克,小华共买了香蕉和苹果9千克,付款33元,香蕉和苹果各买了多少千克?  学生活动:思考,设未知数,回答.  设买了香蕉 千克,那么苹果买了 千克,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   答:小华买了香蕉3千克,苹果6千克.  上面的问题中,要求的是两个数,能不能同时设两个未知数呢?  设买了香蕉 千克,买了苹果 千克,根据题意可得两个方程  观察以上两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如果不是,那么这两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观察、讨论、举手发言,总结两个方程的共同特点.  方程里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与二元一次方程密切相关的知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法说明】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方程的特点之后给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比直接定义印象会更深刻,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下面完成练习.  练习一  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并说明理由.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练习二  分组练习:同桌结组,一人举例,一人判断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  学生活动:以抢答形式完成练习1,指定几组同学完成练习2.  【教法说明】这样做既可以活跃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练习三  课本第6页练习1.  提出问题: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惟一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解,而二元一次方程有无限多解,其中一个未知数( 或 )每取一个值,另一个未知数( 或 )就有惟一的值与它相对应.  练习四  填表,使上下每对 、 的值满足方程 .-2 0 0.4 2 -1 0 3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已知 ,求 ,用含有 的代数式表示 ,为 ;已知 ,求 ,用含有 的代数式表示 ,为 .  【教法说明】由此练习,学生能真正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无限多的;并且能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定成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为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奠定了基础.  (2)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  上面的问题包含两个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一是香蕉和苹果共买了9千克,一是共付款33元,也就是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方程.因此,把这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  这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组各方程中,同一字母必须代表同一数量,才能合在一起.  练习五  已知 、 都是未知数,判别下列方程组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 ②   ③ ④   【教法说明】练习五有助于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目的是避免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形成错误的认识.  对于前面的问题,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些.根据前面解得的结果可以知道,买了香蕉3千克,苹果6千克,即 , ,这里 , 既满足方程①,又满足方程②,我们说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  学生活动:尝试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思考后自由发言.  教师纠正、指导后板书: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例题 判断 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  学生活动:口答例题.  此例题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这个例题,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方程;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的计算习惯.  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  练习:(1)课本第6页第2题 目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2)课本第7页第1题 目的:培养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4.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练习:(1)P8 4.  【教法说明】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并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打下基础.  (2)P8 B组1.  【教法说明】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找等量关系打下基础,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扩展  1.让学生自由发言,了解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教师明确提出要求:弄懂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中考热点:中考中有时会出现检验某个坐标点是否在一次函数解析式上的问题.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P7 3.  (二)选做题:P8 B组2.  (三)预习:课本第9~13页.  参考答案  略.教案点评:  以情境教学为主,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逐步领悟,教师概括总结和学生自我学习评价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原则.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pyyy66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3、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利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4、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二、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概念。三、教学难点:利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简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引导探索、合作交流教学流程: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形成,难点是怎样用尝试列表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了解决重点和突破难点,本节课在设计时以“奥运”为主线索,在这个历史的大背景下研究实际问题的需要,主要通过安排两个活动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活动一中,通过对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设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无法解决,到由两个方程的组成可以达到目的的这一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有两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无法解决,但可以由两个方程共同解决,从而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通过列表求解,让学生归纳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方法------列表尝试法。由活动一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并对概念通过练习及时巩固,特别对于第3题,很多学生会对这两个椭圆无法理解,要及时
文章TAG:代数教案谁有自考代数的教案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